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7篇

時間:2023-11-18 作者:Gourmand 事跡材料

事跡材料可以為后人提供了解特定事件或活動背景和發(fā)展過程的重要參考依據,事跡材料可以成為后人學習和研究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重要素材,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7篇,感謝您的參閱。

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7篇

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篇1

在1935年11月,趙一曼率領的部隊被日偽軍包圍,她要團長帶隊突圍,自己擔任掩護,左手手腕中彈負傷。她在村里隱蔽養(yǎng)傷被敵人發(fā)現(xiàn),奮起迎戰(zhàn)時左大腿骨被子彈打穿,因流血過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爾濱偽濱江省警務廳受刑后幾度昏迷,仍堅貞不屈。她生命垂危時,日寇擔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進哈爾濱市立第一醫(yī)院監(jiān)視治療。負責看守她的偽滿警察董憲勛和醫(yī)院女護士韓勇義,都為她的英勇所感動,又聽她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于是決心參加抗聯(lián)隊伍。在二人幫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爾濱,朝抗日游擊區(qū)的方向走。

偽騎警隊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們乘坐的馬車,趙一曼再次被捕。敵人反復折磨了她一個月,她只是怒斥敵人:“你們可以讓整個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員的信仰!”趙一曼負傷被捕解到哈爾濱后,日寇和偽滿的警察頭目立即對她進行審訊。此時,她傷口不斷流出的鮮血濕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絕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國東北的暴行。負責審訊的日本特務惱羞成怒,竟用竹簽從她的指甲縫中釘進去,用鞭子狠戳趙一曼的傷口,使她幾次昏死過去。日寇將她送到醫(yī)院,傷勢剛好一點,日寇又在病床前審問,趙一曼依然堅不吐實,日寇拳打腳踢,她的傷口再度破裂,又昏迷過去。醫(yī)護人員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對她產生了敬佩。

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篇2

郝建秀,女,漢族,1935年11月出生于山東青島嶗山大翁村,全國紡織工業(yè)全國勞動模范,團中央委員,全國婦聯(lián)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全國總工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歷任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山東省總工會副主任,省婦聯(lián)主任,紡織工業(yè)部部長,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國家計委副主任,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全國_九屆常務委員。

1935年11月,郝建秀出生于青島的一個貧苦家庭??谷諔?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接管青島,郝建秀想到紡織廠當工人,可到工廠去了好多次,都被拒之門外。1949年6月青島解放后,為了盡快恢復生產,各紡織廠都要招收一批工人。年僅13歲的郝建秀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報了名,當時就被錄用。同年9月,郝建秀來到青島國棉六廠細紗車間上班,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工人中的一員。

郝建秀在工作中掌握細紗操作規(guī)律,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節(jié)儉的工作法。郝建秀摸索出的細紗工作法,創(chuàng)造了七個月細紗皮輥花率平均僅0。25%的新記錄。這個記錄為當時全國棉紡織工業(yè)平均皮輥花率的六分之一。郝建秀接線好、浪費少、清潔棒的好技術最終引起原紡織工業(yè)部和全國紡織工會領導人的重視。1951年,中國紡織工業(yè)部和全國紡織工會總結了她的操作方法,并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運用科學原理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典范。郝建秀工作法不是加強勞動緊張程度,而是合理地安排操作,提高操作水平。她的工作法很快在全國紡織廠推廣,對全國紡織工業(yè)增加生產、節(jié)儉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勞動生產率起了重大的作用,不但直接創(chuàng)造了很多財富,并且促進了紡織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1951年郝建秀當上了全國勞動模范。這年的10月1日,郝建秀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這是她第一次到首都并登上國慶觀禮臺,真是興奮極了。郝建秀激動地對記者說:“像我這樣一個趕大車人的女兒,能夠有今日,并且能夠站在觀禮臺上,感到無比幸福。我從內心里感激黨對我的教育培養(yǎng)?!?951年10月3日,_囑托中央辦公廳復信表揚了郝建秀:“由于積極工作和學習,創(chuàng)造了新的工作方法,這個成績是值得表揚的。”10月5日,青島團市委發(fā)出通報,號召“全市青年團員向郝建秀同志學習、看齊”。10月13日,團中央授予郝建秀“優(yōu)秀共青團員”稱號。隨后,_、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親切地接見了她。第二年(1952年)的“五一”節(jié),郝建秀又以新中國的工人階級優(yōu)秀代表的身份出此刻莫斯科紅場觀禮臺上。國際友人稱她為“新中國的花朵”,并在她的胸前掛上了光榮花。

1952年,根據形勢的需要,中央決定在全國重點大學成立工農速成中學(以后改為工農預科),讓一些工廠企業(yè)中的勞動模范、先進生產者和優(yōu)秀的工農干部,經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完成高中學業(yè),然后再進入大學深造。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郝建秀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批勞模和先進人物,于1952年9月進入山大工農速成中學學習。

郝建秀等這批學員進入山大工農速中學以后,學校給予多方面的關心與照顧,但在學習期間郝建秀始終把自我當成一名普通的學員,嚴格要求自我,同時,還拒絕了學校領導安排的單身宿舍,堅持自我吃、住、學都和同學們在一齊,不搞特殊化,率先垂范,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華崗校長親自主持校務委員會,研究決定速中的辦學問題,并配備較強的速中領導班子,同時抽調部分優(yōu)秀教師任教。羅竹風、張惠等軍代表靠上去做工作,其中包括學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與生活安排,并經常深入班級找學員談話,幫忙解決問題。為搞好這批特殊學員的學習,學校特地從文學院、理工學院選拔一些優(yōu)秀學生來速中擔任班主任、輔導員的工作,在幫忙速中學員的思想文化提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郝建秀原先文化底子很薄,但她有一股頑強的學習毅力。每一天下班后不管多么勞累,也必須要學習政治與文化。根據陳少敏大姐的提議,全總和團中央特地派來教員幫忙郝建秀學習,廠里也派優(yōu)秀技術人員,幫忙她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術。所以郝建秀提高很快,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修完初中的全部課程。在進入山大速中后已是完全脫產學習,她就把全部時間用在自我的學業(yè)上。在這期間,臺旭多次在學校內采訪她,并向全國報道她和其他優(yōu)秀學員如何克服困難,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事跡。郝建秀所在的宿舍有一位來自陜西的全國勞模張秀英,她們兩個結成對子,相互幫忙,共同提高,并且一齊取得突出的學習成績。為此,臺旭還寫了一篇她們共同學習成長的長篇通訊向全國介紹。

郝建秀成名后,往往要參加全國的一些活動。為了方便起見,經陳大姐提議,1953年底郝建秀轉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工農速中學習。在人大修業(yè)期滿后,組織上即保送郝建秀進入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深造。1959年秋,郝建秀這名新中國自我培養(yǎng)的工人出身的新型大學生在華東紡院畢業(yè),進入中央國家機關工作,開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如今,幾十年已過去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她,仍是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國家計委副主任,仍不懈地為國家的改革開放、繁榮富強而努力工作著。

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篇3

1940年9月,百團大戰(zhàn)進入第二階段。我八路軍385旅按縱隊首長的部署,準備攻取管頭據點。時任炮兵指揮部主任的趙章成奉命帶領一個迫擊炮連參加戰(zhàn)斗。9月23日23時,我攻擊部隊迅速包圍了敵人據點。戰(zhàn)斗發(fā)起后,先由我迫擊炮進行射擊,數(shù)發(fā)炮彈全部命中目標。但敵工事很堅固,并沒有被摧毀。

炮彈都打得很準,可就是難以殲敵,而我步兵戰(zhàn)士卻在敵人隱蔽火力的猛烈射擊下,一批批地倒下。趙章成看在眼里,心里像裝了塊石頭沉甸甸的。他寢食難安,連做夢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把敵人從工事里引出來,讓敵暴露在我火力之下,然后將其一舉殲滅呢?

一天深夜,趙章成終于有了辦法。他要用“辣椒炮彈”把敵人引出來。趙章成翻身從床上跳起來,把連隊的文書和通信員都叫醒,找來工具。幾個人連夜動手改裝武器。他們把迫擊炮彈里的炸藥倒出一部分,然后把辣椒壓成面,裝進去,再裝上引信。幾個小時的忙碌過后,20發(fā)奇特的“辣椒炮彈”就制成了。

9月26日,我軍再次對管頭據點發(fā)起攻擊。趙章成把火炮陣地設置在距敵150米處,以便盡快提高射擊速度。攻擊開始后,全連4門迫擊炮同時射擊,首先仍以普通炮彈對敵進行火力準備,掃清了據點外圍的障礙。據點內的敵人憑借“烏龜殼”繼續(xù)頑抗。

正當敵人得意忘形之時,趙章成下達了口令:“辣椒炮彈裝填———放!”,只見一發(fā)發(fā)“辣椒炮彈”飛向敵陣,在敵碉堡周圍爆炸了。一股股濃烈的辛辣氣味涌進敵堡,嗆得敵人難以忍受。由于不知道我軍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敵人連滾帶爬紛紛棄堡出逃。我攻擊部隊抓住有利時機迅速發(fā)起沖鋒,將暴露之敵一舉殲滅,占領了管頭據點。

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篇4

錢學森

20世紀40年代,錢學森就已經成為力學界,核物理學界的權威和現(xiàn)代航空與火箭技術的先驅。在美國,錢學森能夠過上富裕的中產階級的生活,然而,錢學森卻一向牽掛著大洋彼岸的祖國。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興奮不已,覺得此刻正是回到祖國的時候。美當局明白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為錢學森明白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在客服百般阻撓之后,錢學森最終回到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

回到祖國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從成功地指導設計了我國第一枚液體探空導彈的發(fā)射,到我國第一個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研制成功;從組織領導了運載火箭和洲際導彈研制工作,到我國第一艘動力核潛艇的設計制造,以及我國第一顆回到式衛(wèi)星的成功發(fā)射,他始終站在新中國科技事業(yè)的最前沿,突破無數(shù)科研難題,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做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貢獻。

錢學森關于金錢和名利的故事,錢學森的金錢觀,權利觀,名利觀

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慷慨獻出《工程控制論》一書的萬元稿酬,資助貧困學生;80年代,他又將《論系統(tǒng)工程》中自我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經費。晚年,他先后獲得兩筆100萬港元的科學獎金,也悉數(shù)捐出,情系祖國西部,用于沙漠治理。應對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全國_副主席,中國科協(xié)主席等實權官銜,他沒有向誰伸手,而是主動放手。即便美國曾多次邀請錢學森訪美,授予他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稱號,但仍被他拒之門外,拋在腦后。他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外國榮譽。

他曾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他曾說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樣不要。他曾為自我定下了不題詞,不給人寫字,不上名人錄,不出席應景活動,不參加成果鑒定,不理解媒體采訪的原則。這就是我們一代偉大科學家的金錢觀,權利觀,名利觀。

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篇5

在新型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__分局指揮中心副主任__在接到命令后,以一種“舍小我成大我”的抉擇,化身“逆行者”,以一種女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站在最前列、沖在第一線,用女性的堅韌和執(zhí)著在疫情防控戰(zhàn)線上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平安。

1月24日,__在400余公里外的__縣大山深處的的公婆家。她丈夫在國外留學,這是她一年中唯一一次與丈夫團圓的機會,沒想到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接到全警取消休假的命令后,作為該局指揮中心副主任的__同志,深知這異常兇險的“疫”線戰(zhàn)場遠比家人更加需要她,肩負警察使命與責任的她,必須要舍小家為大家。__看著許久未見的丈夫,內疚地說:“等打贏了這場仗,我再想辦法補上團圓飯。”她做通了丈夫與公婆的工作,獨自駕車風雨兼程6個小時,趕到了__防疫一線崗位。

指揮中心作為全局調度指揮的樞紐核心,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如何將高速而又精準地下達指令,如何科學合理的對全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調度顯得尤為重要。大年初一開始,__吃住在分局,連續(xù)二十多天不分白天黑夜連軸工作,做好全局指揮調度和數(shù)據指令上傳下達工作。極度疲憊的她,染上了感冒。領導和同事們都勸她休息,她謝絕了大家的好意,仍然堅守在崗位。

在指揮中心,__一坐就是一整天,忙起來水都顧不上喝,但從來沒有喊過一聲累,叫過一次苦。制定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應急預案、維護定點醫(yī)療和集中隔離場所周邊秩序應急處置預案,與衛(wèi)健部門溝通聯(lián)系,摸排武漢返鄉(xiāng)人員情況和湖北籍、武漢籍人員來__情況,及時將工作指令、要求傳達到相關警種部門,一絲不茍地分析、匯總疫情防控相關信息,對指令核查反饋情況匯總統(tǒng)計并上報……隨著疫情防控工作事態(tài)的愈發(fā)嚴重,工作強度越來越大。幾天下來,__雙眼布滿紅(.1mi.net)血絲,眼睛干、疼的時候就去用涼水沖一下。

有時候半夜接到核查任務,__看到男民警辛勤地奮斗在防控最前沿,她就默默地獨自攬下任務。她辦公室的電話幾乎打不進去,不是在反饋情況就是在對接群眾核查。有的群眾接到電話不理解不支持,甚至產生誤會在電話里謾罵侮辱。面對這些,__說:沒有辦法,生命高于一切,防控重于一切,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是一名人民警察義不容辭的責任。自抗疫以來,__同志共計處置核查指令16批,協(xié)助排查湖北返鄉(xiāng)人員1500余人,核查確診患者同戶、同行、有密切接觸嫌疑人員500余人。

疫情在前,女警不退!__同志用一心為民的忠誠、巾幗不讓須眉的拚博,用行動踐行誓言,持續(xù)奮戰(zhàn)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展現(xiàn)新一代女警的颯爽英姿。

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篇6

現(xiàn)在,國際上文化體育交往特別多。有些運動員和演員在國際比賽和表演中取得了好成績,得了獎。他們取得成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個人的表現(xiàn)也并不一樣。那些心中有祖國的人獲得了人們真正的敬意。

50年代,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從香港回到國內,成為國家隊成員。他決心為中國奪取世界冠軍,所以訓練很刻苦。他常對人說:人生能有幾次搏?當祖國需要的時候,我就要拼搏,爭取勝利。1959年,他終于在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戰(zhàn)勝了對手,為祖國獲得了第一個個人世界冠軍。然而他還不滿足,繼續(xù)拼搏,后來又為中國第一次取得男子團體冠軍做出了貢獻。當了教練之后,他又率領中國女隊第一次取得了團體冠軍。這“三個第一”,生動地體現(xiàn)了這位體壇名將為國爭光的巨大熱情。

羽毛球運動員侯加昌是印尼華僑,球藝十分高超,有爭奪世界冠軍的實力,可他為發(fā)展中國的羽毛球運動,回到了祖國。因為當時中國還不是國際羽聯(lián)的成員,不能參加比賽,侯加昌也就失去了當世界冠軍的機會。然而他一心培養(yǎng)青年選手,使他們一個個成了世界冠軍。他被稱為“無冕”,同樣為國爭了光,受到人們的尊敬。

還有參加國際軍事體育比賽的部隊選手,克服重重困難,不怕受傷吃苦,多次獲得團體和個人冠軍。在1992年,他們又囊括了男女團體、男女個人全部四枚金牌,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成績,震驚了國際軍事體壇。雖然他們很少被人們提起和被新聞記者注意,可他們?yōu)閴褔衍娡龀隽饲袑嵉呢暙I。

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篇7

_,不僅是_農場城管及社區(qū)的一名普通干事,還是一名有著11年黨齡的轉業(yè)軍人,更是一名黨員志愿者,在這場戰(zhàn)疫中,不作旁觀,主動請命參戰(zhàn),值守居民社區(qū),用他的執(zhí)著與溫情,陪伴社區(qū)居民“疫”路同行,靜待春來疫去,暖陽迎芬芳。

_值守的網格是原林職院院內老舊小區(qū),共126戶居民共計257人。居民類型紛亂,戶情復雜多樣。為摸清網格內“三類人員”底數(shù),_一個樓棟一個樓棟的查,一家一戶的訪,堅持格不漏居、居不漏戶、戶不漏人,不錯一門,不漏一人。細致分類,逐戶排查,按單元分戶,每家多少人口、有無外來史、出入次數(shù)一目了然。

為保障居家隔離居民日常生活,_主動承擔起購買蔬菜、日用品、送取快遞等代辦跑腿服務,電話始終保持通暢,生怕耽誤居家隔離群眾的事兒,居家隔離群眾“若有需要,一呼就到”。

災疫無情人有情,網格服務永不停。_從溫暖的家庭走到了嚴寒的網格內,走街串巷,深入群眾家中,宣傳疫情防范知識,摸排疫區(qū)返鄉(xiāng)人員,勸返群眾不要外出聚集。在這場“戰(zhàn)疫”中,他總是沖在第一線,不退縮,不舍棄,守護著網格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_說:作為網格員,我們扛起的是責任、安定的是民心。我堅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待春暖花開時,人們安心走上街頭,相互問候、繁花與共。_用行動告訴我們,在疫情面前,“小我”可暫棄,大愛必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