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8篇

時間:2022-10-30 作者:Gourmand 備課教案

教案是教師備課必須要寫的書面文件,優(yōu)秀的教案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生動,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你們務必要考慮聯(lián)系實際,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8篇

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篇1

設計背景

學習完《2—5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這天有位小朋友突然問我:“老師我知道了5的 分解與組成,可是我們馬上就六歲了,你能告訴我們6的分解與組成嗎?”,對于數的組成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后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guī)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yōu)化的結合。最近我們學了《樹的名片》、《樹媽媽寫信》兩首詩歌,孩子們知道秋天到了,樹媽媽告訴小動物們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結合詩歌的內容,本次活動以嘗試為小動物分房子,學習6的分解組成。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guī)律、互相交換的規(guī)律。

3、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并記錄6的5種分法。

2、難點:總結歸納6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guī)律。

活動準備

教具:大掛圖一張(圖上兩座房子、圖兩邊各有一個畫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貓卡片、記號筆、記錄紙。

學具:幼兒每人一張圖(圖上兩座房子、圖兩邊各有一個畫有空格的6的分式)、

每人6只動物卡片、鉛筆、橡皮、1—5數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導入:

師:秋天來了,大樹媽媽寫信忙,寫給這寫給那,紅葉黃葉都寫光。

問:都有誰收到了樹媽媽的信?(引導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

問:樹媽媽的信上寫了些什么?(告訴小動物們要準備過冬)

師: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蓋了許多新房子,準備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過冬天。

2、出示大掛圖引出“6的分解組成”

師:熊貓家分到了兩座房子,熊貓家一共有幾只熊貓(和幼兒一同點數共六只)出示“6”的數字卡。

師:6只熊貓兩座房子怎樣分,熊貓們犯了愁,不知該怎樣分,有幾種分發(fā)。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幫助自己的小動物來分房子。

(1)、幼兒觀察自己的學具,說說自己分是什么小動物,點數小動物的數量(6只)

(2)、幼兒將6只小動物分在兩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將分的結果記錄下來

2、請幼兒分別到前面說一說自己分的結果。教師在記錄紙上記錄幼兒的分法。

3、教師歸納幼兒的分法,總結出“6”的5種分法。

4、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引導學習有序進行“6”的分解組成

(1)、教師演示給6只熊貓分房子,一邊分一邊和幼兒點數兩座房子里小動物的數量,并記錄下分的結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了解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guī)律、互相交換的規(guī)律。

5、幼兒第二次為小動物分房子,嘗試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記錄每次分的結果。

(三)、結束部分

游戲《找朋友》

幼兒每人挑選一個數字卡(1—5)戴上,伴隨找朋友的音樂找到和自己的數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兒做朋友。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根據新《綱要》精神,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我們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2—5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于數的組成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后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guī)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yōu)化的結合。活動的設計思路來源最近我們學的《樹的名片》、《樹媽媽寫信》兩首詩歌,孩子們知道秋天到了,樹媽媽忙著寫著信,樹媽媽告訴小動物們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結合詩歌的內容,本次活動以嘗試為小動物分房子,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 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guī)律、互相交換的規(guī)律。

活動圍繞著給小動物分房子進行,每個幼兒都分到6只小動物,小動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貓、還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獅子等。每個幼兒還一張畫有兩座房子的圖。形象可愛的教具,再加上幼兒樂于幫助小動物分房子的喜悅心情,充分調動了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在第一次給小動物分房子并記錄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種分法,在展示幼兒分房記錄時,有的孩子沒有找出了“6”的五種分法,還有的分出的一組數字合起來不是“6”,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嘗試記錄,對沒有掌握好的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多給予關注。接下來引導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教師并演示給6只熊貓分房子,一邊分一邊和幼兒點數兩座房子里小動物的數量,并記錄下分的結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導學習有序進行“6”的分解組成,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了解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guī)律、互相交換的規(guī)律。幼兒在第二次為小動物分房子時,掌握了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記錄每次分房的結果。活動在游戲《找朋友》的歡快氣氛中結束,幼兒通過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yōu)化的結合。

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記錄分解的結果,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guī)律。

2、學習正確書寫數字6。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guī)律。

2、難點:學習用數字記錄分解的結果。

活動準備:

六面小旗,兩團橡皮泥,每人一套1—6的數字卡片,筆

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把6面小旗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數。

1、出示6面小旗和兩團橡皮泥,把這6面小旗插在兩團橡皮泥上,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請幼兒個別演示,并根據分成的兩個部分數量,說出6面小旗分成了幾面和幾面。然后教師指兩團橡皮泥上的小旗,讓幼兒說出6面小旗分成了幾面和幾面,可以用數字幾和幾來表示,全體小朋友找出相應的數字,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分合式。

2、教師把一塊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塊橡皮泥上的小旗合起來,幾面和幾面合起來是6面?

3、教師把一團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團橡皮泥上的小旗交換位置,并寫出分合式,請幼兒找一找,兩個分合式什么地方相同和不同。

小結:分成的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4、同上形式,練習其他幾種分的方法。

二、練習6的組成和書寫數字6。

活動反思: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的組成》,對于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發(fā)現,平時執(zhí)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于是在選材后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游戲覆蓋傳統(tǒng)的記憶和訓練。不要花哨要實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動中時刻遵循著這個原則。

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guī)律、互相交換的規(guī)律。

3、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并記錄6的5種分法。

難點:總結歸納6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guī)律。

三、活動準備

教具:兩塊黑板、兩只動物頭像、6的分解式、6塊餅干、數字卡片、圓點卡片

學具:幼兒每兩人一個學具盒

4、活動方法

情境導入法、探究法、操作法、游戲法

五、活動過程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只小動物,看看有誰呀?

問:他們要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幫他們分餅干。你們愿意嗎?

2、引出主題,引導幼兒進行6的分解的學習。

師:6塊餅干兩只動物怎樣分,小動物們犯了愁,不知該怎樣分,有幾種分法?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二)集體學習6的組成分解

1、請幼兒幫助小動物來分餅干。

(1)、幼兒觀察自己的學具,說說學具里面有什么?

(2)、幼兒兩兩合作將6塊餅干分給兩只小動物,每分一次將分的結果記錄下來

2、請幼兒分別到前面說一說自己分的結果。在黑板上出示分解式

3、教師歸納幼兒的分法,總結出“6”的5種分法。

4、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引導學習有序進行“6”的分解組成

5、幼兒自主進行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

(1)幼兒兩兩合作使用學具盒里的分解卡片進行自主操作。

(2)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示范分解,引導幼兒學習有序分解,并鼓勵有不同想法的幼兒。

(3)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了解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guī)律、互相交換的規(guī)律。

(三)以游戲的形式來結束活動

游戲《找朋友》

幼兒每人挑選一個數字卡(1—5)戴上,伴隨找朋友的音樂找到和自己的數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兒做朋友。

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篇4

活動目標

學習7的組成與分解,掌握7的6種分合式。

能根據分合式推算出7的加減算式。

理解7的組成中的互換和互補規(guī)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6以內的組成和分解。

課件準備:“男孩女孩”情景圖片;“男孩女孩分組”情景圖片;“分合式”情景圖片。

材料準備:1~6數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出示情景圖片“男孩女孩”,引導幼兒理解7的組成與分解。

——這里有幾位小朋友?

——如果把這7位小朋友分成兩部分,可以怎么分?(1個男生、6個女生;2個穿紅衣服的、5個穿綠衣服的;3個高個子的、4個矮個子的;4個長頭發(fā)、3個短頭發(fā))

出示情景圖片“男孩女孩分組”,幫助幼兒認知部分數的互換和互補關系。

1、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部分數的互換規(guī)律。

——分合式左右兩邊的數互換位置,可以得到兩種分合法,但得數相同,這就是部分數的互換規(guī)律。

2、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部分數的互補關系。

——從左邊看的數,從上往下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從右邊看的數,從上往下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小結:從左邊看,從上往下一個比一個多1;從右邊看,從上往下一個比一個少1,這就是部分數的互補關系。

出示情景圖片“分合式”,引導幼兒理解7的加減算式。

1、講解7的加法,從1+6=7,以此類推講解到3+4=7。

——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是7,合就是“加”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算式:1+6=7。再根據加號兩邊的數交換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又可以推出6+1=7……

2、講解7的減法,從7-1=6,以此類推講解到7-3=4。

——在分合式中,7是總數,1和6是兩個部分數,總數去掉一個部分數等于另一個部分數,去掉就是“減”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減法算式:7-1=6、7-6=1。

發(fā)放數字卡片,組織游戲“看誰舉得快”,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7的分合。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認真看老師舉數字幾的牌子,小朋友就舉可以組成7的另一個部分數。比如老師舉3,你們就舉4。

2、愉快玩游戲。

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學具,讓幼兒桿子將7分成兩份,有6種分法,并作記錄。

2、通過討論、分析,理解一個數分成兩個部分,如一個不風增加1,另一個部分就要減少1。

活動準備

塑料小鴨學具人手42只。

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玩“碰球游戲”,出現數咔,師問:這數是幾?答“6”。

師:今天玩碰游戲,教師與小朋友的數合起來是6。(例如),師:我的1球碰幾球?答:你的1球碰5球

教師問,小朋友可集體回答,也可小組回答,也可個別回答

二、集體嘗試活動

出現小狗、小兔家的圖象。

師:今天小狗請幾只小鴨到它們家做客?(幼兒答:7只)

小兔也請小鴨去做客,怎么辦呢?(幼兒答……)

請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鴨,分成兩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

(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數與別人不一樣。(第一次嘗試)

教師請幼兒回答,你是怎么分的

幼兒回答

教師操作小鴨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兒回答一種,教師列出一種,功寫出6個分合式。

師:分成兩份,共有幾種分法?答:共有6種,集體朗讀7的分合式。

師:剛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種,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試試你能否分出6種,幼兒操作“塑料計算小鴨”,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嘗試)

師:現在我請某某小碰喲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兒回答,教師在黑板上寫出7的分合式,如圖。教師請幼兒回答時要注意請有代表性意見的,一是有重復的,實際沒有6種;二是雖有6種,但沒有按順序分;三是有順序地分清6種。請幼兒看看,這三種分法,誰的方法好,誰的對。幼兒通過討論,明確按順序分的方法好。

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請幼兒在作業(yè)紙上寫7的6種分合式。(第三次嘗試)

師問: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1和6,

師問: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2和5。

師問:2比1,幼兒答:2比1多1。

師問:5比6,幼兒答:5比6少1。

用這種方法講清7得6種順序奮發(fā),最后得出結論:7分成兩份,這邊增加1,那邊就減少1。

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擺學具的過程中感受并掌握8的組成與分解。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品質,增強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7”形式引入8的組成.

師:小朋友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幾???

生:7.

師:那我們一起用拍手游戲來回憶一下好嗎?

生:好.

師:我拍1呀~~~

生:我拍6………(類推)

二、學習“8”

1.故事導入8的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明去河邊釣魚,他們一共釣了8條魚,可是用一個網兜又裝不下,于是呀,爸爸讓小明把魚分別裝在兩個網兜里。如果你是小明會怎樣分裝這些魚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8的分解與組成。(揭示課題)

①、出示教具:8條魚,2個簍子,請幾個小朋友上來以不同的形式分類,邊分邊出示ppt把分類的方法記錄下來.

②、2“小火車”游戲,鞏固8的'組成

師:我的火車1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

幼:我的火車7點開?!?/p>

2.游戲:尋找寶藏

教師在迷宮途中放著8的加減算式,把全體幼兒分為三組比賽,每算對一題

前進一步,哪組幼兒最先找到寶藏,哪組獲勝

3.活動延伸:

將幼兒分成5組,每組幼兒發(fā)一些教學道具(魚),動手分一分

活動反思:

對于一名剛剛從幼兒園來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養(yǎng)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才是一節(jié)較成功的課。經過教學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數學活動對于善于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1、使用游戲活動,一節(jié)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2、在比賽中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幼兒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在小組中進行“奪標簽”比賽,比一比誰做的有對又快,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將不斷總結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于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掌握5的4種分合方法,理解互補、互換的關系。

2.能主動運用5的組成搭配早餐。

3.感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以及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活動準備

1.大食譜1張(大食譜中的食物價格應與當地條件相符,貼近幼兒實際生活),5的組成數字卡片和點子卡片各1套

2.小食譜、練習紙、筆幼兒每人1套,盤子若干

3.25的數字卡片若干,價格與大食譜一致的早餐食物卡片若干。

4.“幼兒學習材料《我健康我快樂》。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察大食譜,了解飯菜的名稱、價格、營養(yǎng)等。提問:食譜上有什么?價格是多少?有什么營養(yǎng)?

二、請幼兒設計早餐食譜,學習5的組成。

(1)教師示范選早餐,列出5的組成式。

提問:我有5元錢,想買一個小米粥,還能剩多少錢?

小結:5個圓點和數字5表示5元錢,1個圓點和數字1表示買小米粥的1

元錢,4個圓點和數字4表示買包子的4元錢。

(2)在小食譜練習紙上表示出自己選擇的早餐,列出5的4種分合式。

提問:你想選擇吃什么早餐?買了早餐后你還會剩多少錢?用分合式可以怎么表示?

小結:5可以分成1和4,還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2和3,還可以分成3和2。

三、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早餐食譜,理解互補的關系。

(1)用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記錄幼兒設計的早餐。

(2)引導幼兒看圖分析。

小結:5分成的兩個部分數,一邊的數越大,另一邊的數越來越小。四、請幼兒觀察5的分合式,理解互換關系。

(1)引導幼兒觀察圖3中的第1組和第4組、第2組和第3組的組成形式提問:這兩個組成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這樣排列有什么好處?

小結:兩個數交換位置總數不變。只要想出一種分法,就能很快找到另外一種分法。

五、玩“買早餐”游戲,復習5以內的數的組成。幼兒自主分配角色,進行買早餐游戲。

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7的分解組成。

2、進一步感知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關系。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ppt課件、3個猴子圖片、桃子(磁性教具)、桃核、盤子、彩筆、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幼兒說小猴蕩秋千的手指游戲,教師:好了,小朋友們,誰能告訴老師,剛才我們說的手指游戲的名字是什么?(小猴蕩秋千)嗯,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猴子都在一起玩,可是漸漸地一起玩的小猴越來越少,最后一個都沒有了,它們都去哪了呢,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想)。老師也不知道,不過小猴的媽媽知道,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好不好?

二、基本活動

(1)教師出示ppt課件

教師:這位猴媽媽有兩個猴寶寶,月月和星星,今天它給兩個猴寶寶摘了7個桃子回來,叫小猴回來吃桃子,(哦?原來啊,小猴都回來吃桃子去了),吃完桃子,小猴想拿著這7個桃核去玩,可是猴媽媽不知道該怎么給兩個猴寶寶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分,好不好?

(2)幼兒操作實物

教師: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有七個桃核,想想如果你是猴媽媽,你要把這7個桃核給兩個小猴分完,該怎么分?分好的小朋友輕輕的轉過身來,老師就知道你分好了,我們看看誰在分的時候又安靜又快,現在請小朋友輕輕的轉過身去動手分。

(3)教師提問:

教師:分好的小朋友面向老師坐端正,我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分好了,嗯,咱們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所有的小朋友都分好了,我請幾個小朋友把你分的結果告訴老師,(幼兒邊說,老師邊在黑板上記錄下幼兒說的結果,)

(4)教師:好了,小朋友們有這么多分法,你看猴媽媽多開心啊,她想,有這么多分法,以后我就不愁給寶寶分桃核的事了,可是,我一時記不住這么多方法,你們能記住嗎?(能) 好,老師就來考考我們小朋友,(當老師說給月月分幾個,你們不說話,轉過身用手里的桃核告訴老師你的答案,比如,當我給月月分一個的時候,星星就分六個,你們就把桃核分成一和六兩組,分好的小朋友就立刻轉過身來坐端正,老師就知道你分好了,明白了嗎?) 好了,現在我看看誰分的又對又快,給月月分兩個、月月分四個、月月分五個……

(5)恩,我們班小朋友都特別聰明,可以又快又準確的給小猴子分桃核??墒?,猴媽媽沒有記住,我們一起來幫她找個更好的記憶辦法,好不好?(好),那我們現在來觀察一下兩只小猴分到的桃核數有什么特點,先看左邊(也就是小猴月月這邊),你發(fā)現了什么?(從上往下數,數字逐漸增大,前面的數比后面的數依次大一,)這種的排列我們把它叫做遞增,再看看右邊(也就是小猴星星這邊),你發(fā)現了什么?(從上往下數,數字逐漸變小,前面的數比后面的數依次小一),這樣的排列我們把它叫做遞減。

(6)知道了什么叫遞增和遞減,我們現在一起來跟老師做一個游戲好不好?老師說,小朋友,我問你,七可以分成幾和幾,請小朋友們按照遞增的順序從一開始回答,說,老師,我告訴你,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依次往下進行,明白了嗎?

(7)小朋友們幫助猴媽媽解決了難題,你看猴媽媽多開心啊,你們開心嗎?

三、鞏固練習

(1)咱們班小朋友這么厲害,那老師倒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現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老師每人都準備了一份題,和剛才玩桃核一樣,請小朋友輕輕的轉過身,每人拿一份題,一人一只彩筆,做完之后立刻轉過身來,老師就知道你做完了,我們看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2)教師講評幼兒作品。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表現這么棒,老師想獎勵一下我們班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師會獎勵什么呢?那就請小朋友們排好隊到寢室里去看看吧。

活動反思:

在學習7的組成時,我先以“看數拍手”的游戲的形式引入幼兒興趣,孩子們在拍手游戲過程中都顯得很有興趣,也特別喜歡這樣的游戲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導幼兒幫助小動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想上來分,爭先恐后的舉手。邊分邊引導幼兒說左邊分了幾個,右邊分了幾個等。在這個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基本能正確分配。也能很好的說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操作的機會,我利用操作材料(玩具)讓每個孩子都和我一起來分一分,提高孩子參與的興趣,讓每個孩子對數學更有興趣。從孩子的操作過程中看,她們基本上都能進行獨立操作了,并能進行口頭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