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春的教案優(yōu)質5篇

時間:2023-10-26 作者:Lonesome 備課教案

教案包括了多種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風格,教案的編寫需要反思和改進的意識,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初一春的教案優(yōu)質5篇,感謝您的參閱。

初一春的教案優(yōu)質5篇

初一春的教案篇1

設計思路: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圍繞這一目標,這節(jié)課我通過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體驗—演唱感受”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了自豪和贊美。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紅旗頌》體驗出歌曲在表達熱愛祖國、歌頌祖國情感時的方式,掌握音樂演唱形式和演唱風格。

2、在學習〈在燦爛的陽光下〉中體會音樂能反映人的情感,音樂作品是時代的產(chǎn)物。

3、能準確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燦爛的陽光下〉,感知音樂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歌曲的風格、音樂效果及音樂的情感。

2、準確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燦爛的陽光下〉的情緒及表現(xiàn)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對祖的感激和贊頌。

教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看圖片。

提問:看了圖片有何感想?請你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這些圖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國慶大典的慶典圖片,看到這些讓我感到祖國的日趨繁榮富強,我為祖國而驕傲自豪。)

2、聽音樂〈紅旗頌〉情感感受一下

二、欣賞體驗

1、導言:剛才我們一起感受了祖國的日趨富強的場面,這節(jié)課我們來欣賞一首由印青作曲的歌曲。

2、出示課題:音樂欣賞〈在燦爛的陽光下〉,播放歌曲〈在燦爛的陽光下〉。

(1)學生欣賞,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2)學生哼唱,體會在演唱歌曲時的情緒變化。

三、演唱感受

1、再次播放歌曲〈在燦爛的陽光下〉。

2、聽完這首歌想到了什么?(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師范唱,學生隨哼唱主旋律。

4、教師指揮,隨音樂演唱〈在燦爛的陽光下〉一遍,學生自己尋找不足之處。

四、分析歌曲的演唱風格、音樂結構圖式和表現(xiàn)主題。

全曲分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現(xiàn)。歌曲的a段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風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稱的手法、運用十分樸實的語言抒發(fā)了對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輕人含著深情地在娓娓訴說著長輩給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啟迪。b段的節(jié)拍變?yōu)?|4,音樂轉向進行曲的風格,演唱速度稍快。歌中充滿了為祖國的自豪和贊美。a1部分重復a部,激情的把音樂推向高潮。

五、復聽樂曲的a部分,請學生跟著唱主題,感受新時期表達愛國主義情懷的特點。有感情地齊唱歌曲〈在燦爛的陽光下〉。

六、小結:

讓我們?yōu)樽鎳姆睒s富強而自豪,為我們是中國人而驕傲,讓我們再一次唱響這首歌曲〈在燦爛的陽光下〉。

初一春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there are lots of bicycles in china.

(2)there is a famous river

教材分析:

這一模塊分為兩個單元,第一單元主要教學生怎樣談論一個地方,例如一個景點,一個城市等等。學會用數(shù)字表達長度和人口數(shù)量等。

教學重點:

(1)there are lots of bicycles in china.

(2)there is a famous river.

教學難點:

用“there is/ there are”介紹事物

學情分析:

學生對本模塊較熟悉,經(jīng)過本節(jié)課,讓學生通過卡片、圖片的提示來進行口筆頭操練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游戲熱身

隨音樂傳遞物品,音樂停該同學用there be句型說句子

二、導入

讓學生先觀察圖片,猜猜都是中國的什么地

三、課文教學

1、播放錄音,讓學生給所聽到的錄音圖片排序。

2、接著讓學生跟讀

3、試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片上的內(nèi)容。

4、現(xiàn)在可以變換練習方式。請學生兩人一組。向對方介紹六張明信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張。如果有必要,可以再放一遍錄音,請學生逐句跟讀,并試著抓住每張明信片最主要的特征。然后再向同伴講述。鼓勵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更多描述,或是把自己對該事物的了解添加到描述中去。

5、重音的學習:請學生聽sb unit 2活動3的錄音,之后讓學生試著跟讀一遍。要求他們注意重讀的地方。請學生把書翻到sb unit 2活動3,仔細看書上的句子以及每句話中用黑體標出的地方,比較一下自己剛才跟讀時重讀的位置與書上的標注是否一致。老師再放錄音,學生邊聽邊看書,認真體會。

四、應用

現(xiàn)在學生衣服上的圖案很豐富。教師可讓一個學生站在黑板前,讓其他學生用“there胡屯鎮(zhèn)聯(lián)合校集備活頁

五、學習歌曲

完成sb unit 2活動4,請學生欣賞并學習一首歌曲。放錄音前,請學生們先試著通過文字和圖片猜測歌曲的內(nèi)容。

播放錄音,請學生積極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如果他們感到學習歌詞有困難,老師可以先把領讀帶中歌曲前慢速朗讀的歌詞放一遍給學生聽

六、課后作業(yè)

挑選一張風景的明信片,用英文進行簡單的描寫和介紹

補充注釋(additional notes)

1、乘坐何種交通工具的表達法,除了 by bike/bus/ car/ jeep/ train/ boat/ ship/ plane外,還有 by land(陸路), by river (水路), by sea (海路)和 by air(航空)。這些僅要求理解。

2、名詞foot的復數(shù)feet是通過元音字母的變化構成的,復習其他名詞復數(shù)的不規(guī)則變化:man—men,woman—women,child—children。

3、本單元學習兩個轉類詞:walk由動詞轉為名詞,clean既是形容詞,又是動詞。讓學生聯(lián)系第一、二單元舉出幾個轉類詞來,例如:

answer, thank, work(v. +n.) home (n.+ adv.)

welcome (adj.+ interj. +vt.) one (num. + pron.)

there (adv. + interj.) so (pron. +conj.)

4.fifth (第五)是將基數(shù)詞five的后兩個字母ve改為f,再加上后綴-th構成的。

eighth(第八)因為基數(shù)詞 eight的最后一個字母是 t,加后綴-th時,只加 h。

5.parent常用復數(shù) parents,意思“雙親”、“父母親”(father and mother),用單數(shù)要有上下文,如:

to have good children one must be a good parent.要有好孩子,你必須是個好母親或好父親。

6、 and the air today is nice and clean.而且今天的空氣很清新。

在口語中,連詞and可放句首,表示說話者要說的另外一件事,起承上啟下的作用。nice and在口語中表示“非?!?,實在……”的意思。

本課以故事型教學為基礎,在踢足球這種課余活動的話題中學習對他人能力的提問。能聽懂并詢問單復數(shù)物品。

初一春的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2、牧歌》的欣賞,拓展學生對原民歌的理解范圍,使他們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遠流淌在學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內(nèi)蒙民歌悠揚寬廣的旋律特點,感受無伴奏合唱的人聲美與豐富的和聲效果。

二、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師:我國有多少個民族?(56個)你們知道哪些民族?(學生自由說。)

2、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師請你們來聽聽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

3、有誰能介紹一下這個民族?

4、同學們都說的很好,可眼見為實,還是讓我們?nèi)タ纯窗?視屏)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5、師:感覺怎么樣?(學生自由說)

6、樂曲《牧歌》。要求會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7、古族真美,不禁讓我想起一首歌(老師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譜和歌詞)

8、們聽過這首歌嗎?想說點什么嗎?(曲調悠長、速度慢、抒情、寬廣的旋律)

9、起輕輕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小聲學唱)

10、再來念念歌詞怎么樣?

內(nèi)蒙民歌大體可分為長調和短調兩種,這首《牧歌》曲調悠揚,連綿起伏,節(jié)奏舒展,氣勢寬廣,是一首典型的長調。

四、舞蹈片段欣賞《牧歌》

目的是讓學生在欣賞舞蹈的基礎上再次來體會歌曲的意境美。

師: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首歌,還特地去收集了有關這首《牧歌》的舞蹈請大家欣賞。

師:你們還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

五、課后小結:動聽的音樂加上優(yōu)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目的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表達情感。

初一春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桑塔.露琪亞》的欣賞和演唱,讓學生充分體味這首意大利民歌將節(jié)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樂要素和諧統(tǒng)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熱情與奔放,能夠對歐洲民間音樂產(chǎn)生興趣。

2、能夠用圓潤、激情的聲音演唱《桑塔.露琪亞》,并能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xiàn)。

教學重難點:旋律中出現(xiàn)的變化音以及高音能夠準確演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在《桑塔.露琪亞》的音樂聲中欣賞意大利風光。請同學們通過短片,討論所聽到和看到的內(nèi)容。(世界上有很多宏偉的建筑和美麗的風景,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曲《桑塔.露琪亞》。請大家把課本翻到16頁,聽聽這首歌都描繪了那些景色?(自彈自唱)

二、播放音樂范唱:

(學生對照歌詞,感受歌曲描繪了哪些內(nèi)容?)

(描繪出海面上寧靜的月夜、搖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動有靜,動靜結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顯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初步感受,學唱新歌。

1、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己的感受。3/4 5 5. 1 | 17 7- | 4 4. 6 | 65 5- |師彈琴,生哼唱。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美”是老師突出傳遞給學生的,畫面的美、音樂的美、語言的美,在“美”的氛圍中引導學生發(fā)出美的聲音,為演唱歌曲、感悟音樂打下基礎。

2、學唱第一樂段。視唱樂譜,找出自己感覺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想

象美景,演唱歌詞。

3、學唱第二樂段。

⑴隨琴聲視唱樂譜,注意抓住第二樂段的特點:高,強。

⑵邊哼唱邊用手劃出旋律線的起伏,想一想與第一樂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第一樂段是從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樂段是從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

初一春的教案篇5

第一節(jié)自然環(huán)境

1、地理位置:亞洲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部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為界與歐洲相鄰,西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以白令海峽為界與北美洲相望。(圖6.2p2)亞洲的地理分區(qū):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2、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注意不是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南極洲和北冰洋)

3、地形與河流: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勢影響,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圖6.5p4,結合圖認真完成第5頁的活動題)

4、亞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海拔-415米);

(3)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經(jīng)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發(fā)源于中國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歐洲],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亞馬孫河)

(4)亞洲面積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世界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5、氣候: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第二節(jié)人文環(huán)境

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地區(qū),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2003年)。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尼日利亞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亞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極洲外);人口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長率最低的是歐洲。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

1、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自北向南依次為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島。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是一個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為主,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對漁業(yè)、造船業(yè)、海上運輸和對外經(jīng)濟聯(lián)系十分有利。(圖7.2p18,活動p19)

3、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橫濱。日本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二戰(zhàn)以后,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對工業(yè)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國內(nèi)供給不足,對外依賴很強。日本的經(jīng)濟特點是以加工貿(mào)易為主的經(jīng)濟,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nèi)海沿岸地區(qū)。

第三節(jié)東南亞

1、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圖7.17-18p26-27)

2、東南亞最大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的內(nèi)陸國是老撾。

3、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chǎn)基地之一。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chǎn)地。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chǎn)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chǎn)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產(chǎn)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chǎn)國和椰子出口國。(圖7.22p29活動p30)

3、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城市附近大河所在國家

河內(nèi)紅河(上游為元江)越南

金邊湄公河(上游為瀾滄江)柬埔寨

萬象同上老撾

曼谷湄南河泰國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為怒江)緬甸

第四節(jié)印度

2、印度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最大河流是恒河,主要城市:新德里、加爾各答、孟買、、班加羅爾。

3、印度大部分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終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風,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活動p37)由于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wěn)定,水旱災害頻繁。

經(jīng)濟作物有棉花、黃麻和甘蔗。印度的黃麻產(chǎn)量居世界第一位,加爾各答是麻紡織工業(yè)中心和鋼鐵工業(yè)中心;孟買是棉紡織工業(yè)中心;班加羅爾是印度的“硅谷”。

第五節(jié)俄羅斯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位于亞歐大陸北部,地跨亞、歐兩大洲,領土大部分處于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特征是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大部分地區(qū)地形比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以山脈河流為界自西向東分別是東歐平原(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

3、俄羅斯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shù)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石油、天然氣、煤、鐵資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礦是庫茲巴斯煤礦,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庫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鐵礦是庫爾斯克鐵礦。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位于莫斯科附近。

4、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但交通運輸線在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鐵路運輸和管道運輸為主,歐洲部分鐵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wǎng),亞洲部分鐵路稀疏,有一條橫貫亞歐大陸的鐵路是西伯利亞大鐵路,被稱為亞歐大陸橋。(第二條亞歐大陸橋起始點為中國連云港,終點為荷蘭鹿特丹)

(2)伏爾加河是俄羅斯的母親河,是歐洲第一長河,流量豐富,水流平穩(wěn),航運價值高,通過運河,伏爾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羅的海、白海、里海、亞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羅斯首都,俄羅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