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8篇

時間:2022-10-16 作者:Iraqis 備課教案

教案的數(shù)學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因為我們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工作以來,教師們一定經(jīng)常使用到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8篇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fā),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yǎng)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fā),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yǎng)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說話:大家一定知道許多有關“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立遠大志向”的格言,誰愿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題激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讀題。

2、激趣 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人類的老師是誰?它們?yōu)槭裁词侨祟惖睦蠋?) 過渡:那就請大家?guī)е闷嫘娜プx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分小組朗讀課文在小組內評議,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讀幾遍。

3、同學們剛才讀得真熱鬧,誰愿意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指名分節(jié)朗讀)

4、課文讀到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了吧?誰愿意來告訴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種種生物(板書) 齊讀最后一句(你是從文中的哪句話了解的?)

三、精讀課文

師:為什么說自然界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細細地體會,可以把關鍵的詞句圈圈劃劃,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還可做上記號。

1、學生自讀課文,體會理解。 師:怎樣?有收獲嗎?可能也有疑問吧!請同學們把你的收獲在小組里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當然,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在小組里提出來,討論討論,行嗎? 好,暢所欲言吧!

2、學生交流討論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討論的十分熱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為什么 是人類的好老師呢?請聯(lián)系課文把你讀懂的體會到的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3、集體交流 讀懂并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三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1)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xiàn)象得到啟示,發(fā)明了潛水艇。

(2)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fā)明了飛機。 從蜻蜓那找到防止機毀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動物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3)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師根據(jù)“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6)人們模仿貝殼制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只有這些嗎?你是從文中哪看出來的?“......”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你還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話

(1)齊讀最后一句(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的確是人類的好老師。)

(2)學到這,你對這句話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話說嗎?

(3)齊聲朗讀,再來贊一贊這人類的老師

6、小結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經(jīng)過對許多動物的研究,人類獲得了不少啟發(fā),但這還遠遠不夠,更多的奧妙還有待我們去發(fā)現(xiàn)。

四、奇思妙想

1、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啟發(fā)?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

2、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五、課外遷移 作業(yè)超市

1、課外自己尋找并閱讀介紹人類向生物學習的兒童科普讀物。

2、觀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寫觀察日記,有興趣的可做實驗。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fā),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3、了解人類以生物為師的有關事例,激發(fā)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人類以生物為師的有關事例,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領會文中的“流線型”“機翼”等科學術語;懂得要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奧秘,需要長期的觀察、思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網(wǎng)絡游戲連連看的圖片,今天我們來一個文字連連看的游戲,屏幕出示“樹木、小孩、牛奶、蜜蜂、花朵、風沙”6個詞語,這些事物哪些可以練一練,你能有一、兩句話說明他們的聯(lián)系嗎?

是啊,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揭示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科學小品文,題目就是——《人類的老師》板書課題,男女生對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檢查字詞

過渡:這是一個特別能激發(fā)閱讀興趣的題目,看了他,你會產(chǎn)生什么疑問?

生:人類的老師指的是什么?

(1)聽朗讀錄音,解決問題

生:人類的老師指自然界中的生物

師:你能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嗎?

生:生物真的是人類的好老師?。“鍟荷?/p>

介紹這是文章的中心句。

(2)回顧文章,說事物

(3)回想一下,課文中都提到了哪些生物,記住哪個就說哪個!

學生匯報,教師依次張貼事物圖片(鳥類、蜻蜓、蒼蠅、蚊子、蜜蜂、鯨)

過渡:瞧!為什么我們把這些生物都稱為人類的老師?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走進課文。

(4)檢查字詞,讀通句子

過渡:老師相信,我們的同學們都有著良好的預習習慣,用你們的手指示意老師,你都預習了幾遍?

男女pk賽男女生抽卡片,其他同學跟讀。

三、學會表達,感知內容

過渡:通過預習,我們發(fā)現(xiàn)黑板上的圖片和卡片之間存在著一些聯(lián)系,如果在讓你玩一次文字連連看,你會連嗎?

(一)出示游戲攻略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存在聯(lián)系的事物,畫出相關語句,理清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

(2)和同桌交流,輪流發(fā)言,每次選出一種事物,注意說明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

注:交流時,老師要隨時點撥、指導。

(二)學生匯報,文字連連看的成果

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

機翼:文中帶這個詞的句子很長,誰能給大家讀準確?讀長句子的時候,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頓,怎樣找準停頓呢,就是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你再讀一讀,找學生讀,齊讀!

流線型:像鯨這樣前圓后尖,非常光滑的外形就叫“流線型”

小結:看來,自然界中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有一門學科就是專門研究生物與人類之間聯(lián)系的,它就叫仿生學。

(三)介紹仿生學

仿生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人們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構造和功能,從中得到啟示并進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儀器、機械,這門科學就叫仿生學。

四、拓展延伸

像這樣,人類模仿的生物還有很多很多,文中的作者不可能一一介紹,你還知道哪些仿生學的例子,說說看!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仿生學的例子,展示資料。

五、總結全文

看來自然界真是太奇妙了,它給予了我們那么多的啟發(fā),我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的新事物。我想,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積極探索,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

六、作業(yè)

1、以“——的自述”為題目,介紹一種文中的生物。

2、收集更多的有關人來以生物為老師的資料,同學之間交流。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fā)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fā)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我從小就愛鳥,愛看(),愛聽()。

2、指名說“公冶長”的故事。

二、學習第一、二段

1、引述: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

2、小組討論:

(1)說說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從文中哪些句子還可以看出作者愛鳥,愛聽鳥語和想聽懂鳥語?

(3)你能讀出小作者的這種感情嗎?

3、我是想得到“大肥羊”嗎?

交流:談談心、聊聊天、結為好友、聽……趣事。

三、學習第三、四段

過渡:于是,小作者便經(jīng)常試探著和鳥兒接近,跟它們交談,那么作者又從鳥語中聽懂了些什么呢?

1、學生自由朗讀第四~七自然段。

2、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小組學習目標:

(1)選擇小作者和一種鳥對話的內容進行學習。(可分為:a、布谷鳥b、喜鵲c、其他許多鳥三組進行)

(2)通過具體的語言體會小作者對這種鳥的喜愛。

(3)說說從這種鳥的語言中小作者悟到了什么?對你有什么些的啟發(fā)?

(4)練讀本小組選學的段落,讀出感情。

3、小組學習,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們最感興趣的是誰的鳥語呢?

4、出示布谷鳥圖片,播放聲音。大家聽,看看布谷鳥究竟在說些什么呢?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學生自讀

(2)學生同桌交流

(3)師生交流

理解“分明”(你能給它換一個詞語嗎?確確實實、的確(學生齊讀這一句)

還聽懂了什么?

同學們看,在布谷鳥的語言中,作者聽懂了這么多,老師都想和它對話了。老師和電腦合作對讀。

指導朗讀。同座練習,交流。

出示:“當()時,布谷鳥又在親切地啼叫,它說:()。

交流。

出示第五自然段,交流我和布谷鳥說話后的感受。

作者和布谷鳥兒對話,有趣極了,讀下面的課文。(學生齊讀)

5、喜鵲的語言作者聽懂了嗎?請一位學生讀課文的第六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嗎?”

(3)同學們。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學生說:中彩票、生寶寶、結婚、過節(jié)得到壓歲錢等等

同學們你們的喜事可真多,你們愿意做一只喜鵲來報喜嗎?請一位學生讀“喳喳喳喳”

有什么喜事嗎?(神州飛空,五一勞動節(jié)到了過年了,生日快樂,新年駕到,生孩子了,)

生活中的喜事可真多啊,自己報喜

引述:喜鵲……,所以作者說,請學生讀下去,雖然它的話常常不能應驗,但……

6、在與布谷鳥、喜鵲的交談中,老師還懂得了很多鳥類的語言,還聽懂了什么鳥的語言?

(1)師生交流

(2)老師領讀課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同學們,此時此刻,作者已經(jīng)成為鳥兒的知音,你們想成為鳥兒的知音嗎?我們也來與鳥兒對話,做做猜想……

(3)聽鳥的叫聲。(知道的學生說,不知道的老師說)用多媒體的設備出示圖片,點擊后圖片放大,并出現(xiàn)聲音。

還想聽一聽嗎?還想聽誰的歌聲?它在說什么呢?

師生交流

還想聽誰的?它在說些什么呢?大家來猜想一下。

師生交流(生;多么美麗的早晨啊)

還想聽什么?它在說什么?(啄木鳥)(抓蟲子)

7、作者更是鳥兒的知音,他還從鳥兒的身上得到了啟示。出示:從……

(1)這段文字寫得非常整齊,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2)指名讀

(3)讀得非常認真,但是感情上……

(4)指名讀,齊讀。

(5)試背,指名背,指導背誦,齊背。

8、同學們作者在和鳥兒接近、交談的過程中,鳥語不但好聽,還能給我們帶來啟示,因此,他深切地感受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

(1)自己讀,你覺得應該怎么樣讀就怎樣讀。

(2)指名讀

(3)指導朗讀“的確”“好朋友”。

(4)冰心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投影出示)

(5)齊讀。

(6)剛才我們跟著讀者聽鳥語、對話鳥語……看看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

(7)放配樂散文視頻《鳥語盈耳》。

三、總結、作業(yè)。

談話:這么美的課文,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都愛上鳥了,老師這里還有兩個小練筆:

(1)聽鳥語談感想,找一種鳥,聽聽鳥鳴,談談自己的感受

(2)圍繞“愛鳥周”的活動,寫一封愛鳥護鳥的倡議書,或者招貼畫,來呼吁大家一起保護鳥。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篇4

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雙龍洞》課文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雙龍洞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

內洞一團漆黑,什么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jù)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在洞里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出了洞。

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按一定順序閱讀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5、培養(yǎng)搜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第一課時

談話,揭示課題,初識課文

你喜歡旅游嗎?都游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里有一個的溶洞,叫雙龍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游覽。

聽朗讀錄音。

說說跟著作者游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導細讀,了解游覽順序

1、導語:“就聽一遍,大家肯定覺得不過癮,現(xiàn)在我們來細細學習?!?/p>

學生自讀,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并用“……”畫出提示作者游覽順序的有關詞句。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指名回答,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游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并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臥、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jù)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3、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課堂作業(yè)

1、認讀生字、生詞并書寫,遇到疑問隨時發(fā)問。

2、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巖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1、默寫生字詞。

2、讀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按照游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閱讀,體會路上景色

1、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2、放映課件,輔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人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艷啊。

3、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里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丈詞的妙用)

討論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1、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怎么來概括呢?

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洞,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chǎn)生什么感覺?

理解“突兀”:高聳,指山勢高聳。“森郁”:樹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chǎn)生一種神秘感。

3、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4、這里作者又-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導,作者順著溪流游覽?,F(xiàn)在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1、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試。齊讀。

2、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shù)摹?/p>

3、默讀第五白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誰來讀讀,讀出作者的感覺、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復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聯(lián)系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jīng)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于到達了內洞。內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了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jù)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2、結合課件(或圖片),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學生小組內交流評議,互相啟發(fā),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b.指名看著圖像,試著給圖配音,描述洞內景象。

小結

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游。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于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組讀課文。

質疑問難

推薦課外閱讀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游覽過的地方,你讀了,仿佛跟著作者在游覽觀光,這就是游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游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課堂作業(yè)

1、背誦、摘錄精彩語句。

2、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tài)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讀課文范句,體會分句間轉折的意思,然后教師或學生示范造句,指導仿造)

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記,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記類散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了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我從對課文整體感知入手,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課前,我讓學生初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本課,我分為三部分,即:導入;精讀重點段,體會感知;鞏固練習,進行練筆。在導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觀的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及路線。通過老師提問,抓比較不同的溶洞的特點,進行提問。讓學生找到雙龍洞的特點──“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點段,進行學習。在精讀重點段時,我采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并在書上勾劃,找出孔隙二特點的低矮窄小,因為“孔隙”是教學重點,所以在本段我進行重擊,推敲,讓學生反復體會。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致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先初步體會。在體會不夠時,我找到了“從……到……沒有……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反復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讓學生觀看,感受作者是怎樣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通過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險,自己的感覺”,三者相結合,突出孔隙的特點。當學生在“讀一觀”之后,對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時,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較,將文章中部分重點詞刪除。讓學生通過前后句子比較,學習作者的細致描寫方法,把教學中點始終定在母語的語言文字學習上,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容回到語言,使學生的思辨過程認識趨于深化,加深對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深化。

教學中,我從內容中入手,讓學生用各種手段讀書。然后,又從語言回到內容。在鞏固練筆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訓練學生進行背誦、積累,在此基礎上,我訓練學生現(xiàn)場練筆,寫一份孔隙的解說詞。再次,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整課堂,我讓學生先理解、后積累、再運用。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找到特點,讀特點。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讓學生分清文章主次。以達到本單元的訓練目的。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脈結構,品味精練暢達的語言。

2、學會抓文章塑造人物的關鍵語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劉備的賢明與諸葛亮的智慧,學習古人“以天下為已任”的精神,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厚底蘊。

【學習重點】

學會抓關鍵語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學習古人“以天下為已任”的精神,培養(yǎng)閱讀中國古典小說的興趣。

【課前預習】

1、作家作品。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所謂“歷史演義”,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興廢爭戰(zhàn)、朝代更替等為基干的歷史題材,組織、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

2、故事背景。

本文節(jié)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zhàn)長江孫氏報仇”,當時有宏圖大志的劉備依附于劉表,屯駐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騙,在去曹營前走馬薦諸葛亮:“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焙髣溆钟龅剿抉R徽,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兩人的薦語,更引起了劉備拜見諸葛亮的興趣。一顧茅廬遇崔州平,論天下事;二顧茅廬遇諸葛均、黃承彥,留下書信。課文從三顧茅廬開始寫起。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倥傯()殷馗()寰宇()杖藜()

篡逆()斡旋()悒怏()荏苒()

揲蓍()鶴氅()愧赧()蹉跎()

簞食壺漿()

4、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⑴拜謁:⑵存恤:⑶如雷貫耳:⑷經(jīng)世奇才:

⑸愧赧:⑹簞食壺漿:⑺思賢若渴:⑻頓開茅塞:

5、默讀文章,并說說文本可分為幾個部分,做簡要概括。

?課內探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劉皇叔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經(jīng)千年傳唱,已成佳話。為何“三顧茅廬”成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請同學們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朗讀課文,預習質疑

經(jīng)過一節(jié)課的自主預習,“課前預習”里的題目你已經(jīng)完成了哪些?心中又對文章產(chǎn)生了哪些新的疑問?

三、品讀人物,小組合作

探究:本文篇幅不長,但人物個性卻十分鮮明,請結合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張飛各自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四、精彩段落硏讀,解說“隆中對”

精讀:“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完成以下問題:

1、請你結合全文內容,說一說你對諸葛亮所吟的四句詩的理解。

2、為什么作者安排通過劉備的視線寫諸葛亮的相貌?

3、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內容被后人稱作“隆中對”,請你說說,“隆中對”是如何幫助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隆中對”的內容有何作用。

4、課文寫劉備聽完了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后,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五、探究小說的藝術特色

1、小說人物的出場,有的“單刀直入”(開篇就讓人物出場),有的“先聲奪人”(先聞其聲,后見其人),有的“鋪墊渲染”(千呼萬喚始出來)。結合文章內容,說一說諸葛亮的出場屬于哪一種,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第三、四段用詩句作結,請結合文章內容,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

六、拓展交流,“三顧茅廬”故事經(jīng)久不衰之秘

交流討論:為什么“三顧茅廬”的故事歷經(jīng)千年傳唱且經(jīng)久不衰?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篇6

教學重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掌握邊讀邊思考的方法,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學會用讀來理解文章思想脊髓,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后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fā),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yǎng)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學會把搜集的資料按要求整合。

設計理念: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tǒng)一。

設計思路:

1、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探索自然的欲望。

2、扎實訓練,培養(yǎng)親近自然的情感。

3、重點引悟,研討探索自然的秘訣。

4、課外延伸,激發(fā)探索科學的奧妙。

5、奇思妙想,激勵探索創(chuàng)造的志向。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探索自然的欲望。

1、由課題導入,緊抓題目中的“老師”一詞,讓學生說說:什么樣的人才可以當我們的老師?

2、讓學生意識到本課所說的老師并不是平常的老師,而是自然界的種種生物。它們?yōu)槭裁词侨祟惖睦蠋熌??那就請大家?guī)е闷嫘娜プx一讀課文吧。

(二)、扎實訓練,培養(yǎng)親近自然的情感。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分小組朗讀課文并在小組內評議、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讀幾遍。

3、展示朗讀。(指名分節(jié)朗讀)

4,課文讀到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了吧?誰愿意來告訴大家?(指名回答)自然界種種生物(板書)

5、你是從文中的哪句話了解的?

6、齊讀最后一句。

(三)重點引悟,研討探索自然的秘訣。

為什么說自然界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細細地體會,可以把關鍵的詞句圈圈劃劃,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還可以做上記號,最后概括每小節(jié)的主要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體會理解。

2、學生交流討論。

讀懂并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三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1)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xiàn)象得到啟示,發(fā)明了潛水艇。

(2)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fā)明了飛機。

(3)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師根據(jù)“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6)人們模仿貝殼制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

3、解決學生疑難問題。

慘禍:慘重的災禍。

流線體:流線是前圓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狀。具有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車、火車、飛機機身、潛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線型。

……(薄殼結構暫時不講)

4、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

(1)人類為什么要想發(fā)明飛機?人類是怎樣發(fā)明飛機的?

(2)出示:人類自古就想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茖W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于在1903年發(fā)明了飛機。

(3)指讀句子。

(4)是啊,人類有了夢想,就積極地向自然學習,尋求解決的方法,最后終于發(fā)明了飛機。為科技進步作出的貢獻。可見鳥兒就是人類的——(讀題)

(5)30年以后,人類在飛機上遇到了什么難題,又是怎么向動物學習尋求解決的方法的呢?(學生回答,指名讀句)

(6)投影蜻蜓的圖片:教師解釋,原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所在。所以,人類從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機毀人亡的慘禍,可見蜻蜓是(指課題)——人類的“老師”。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說: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7)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8)指導朗讀,讀出惋惜、感嘆的語氣。

(9)現(xiàn)在,飛機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又注意研究了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又為科技進步作出了哪些貢獻呢?(學生回答,指名讀句)所以說蒼蠅、蚊子等昆蟲是人類的——‘老師’。

(10)小結:課文第三段從人類遇到了難題,到向鳥兒、蜻蜓等昆蟲學習,最后找到解決的方法,寫得非常具體生動。這樣的寫作方法就是——(板書:具體介紹)

(11)現(xiàn)在,讓我們來仔細體會這樣描寫的好處吧!一起讀。

5、研讀第五自然段。

(1)做一個實驗:請學生代表上臺捏雞蛋。(三個人)

(2)為什么小小的雞蛋這么難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

(3)這是一句因果倒裝句,你們能用“因為…所以…”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原來這就是雞蛋殼所擁有的薄殼結構的特點啊。(出示詞語:薄殼結構讀好?。?/p>

(4)從這種“薄殼結構”特點中,建筑師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指名讀)

(5)投影圖片:看,這就是人民大會堂,正因為采用了這種“薄殼結構”,這些建筑風格是既堅固又美觀,還大大節(jié)約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殼結構”的建筑還有許多:白宮、克里姆林宮:、圣路易斯拱門:、太空針塔,就連我們學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這種“薄殼結構”建造的,其實這樣的建筑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課后不妨去調查一下。

(6)下面我們拿好書一起把第五自然段來讀一讀,記住人類從蛋殼中獲得的啟發(fā),進行建筑設計的例子。(板書:建筑設計)

(四)課外延伸,激發(fā)探索科學的奧妙。

1、按要求(人來從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交流搜集到的有關仿生學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2、大家搜集到的資料很豐富,看來人類以生物為師的事例還真不少。正是由于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了啟發(fā),所以才有了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他們成為人類的“老師”真是名不虛傳??!讓我們來贊美一下他們!

(出示: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x

3、他們身上的特點給人以啟迪,給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提供了依據(jù),我們必須真誠地感謝他們!

4、親愛的同學們,大自然多么奇妙??!經(jīng)過對許多生物的研究,人類獲得了不少啟發(fā),但這還遠遠不夠,更多的奧妙還有待于我們去發(fā)現(xiàn)。

(五)奇思妙想,激勵探索創(chuàng)造的志向。

1、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啟發(fā)?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

2、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3、親愛的同學們,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為師,在走進自然的同時,一定會獲得更多的啟示,產(chǎn)生更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 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格羅培斯設計路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做事的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的思維方式。

教學準備:預習課文,了解格羅培斯。

教學時間:1課時

一、 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路徑》,這節(jié)課我們提前進行了預習,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檢查學生讀生詞:格羅培斯 精美的杰作 焦躁 微不足道 任其選擇 路徑 覆蓋 倫敦

2、現(xiàn)在我們來回顧一下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教師板書: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

3、這篇課文我們提前布置了預習,誰能用書中的語言來介紹一下格羅培斯?迪斯尼樂園就是格羅培斯為我們留下的精美的杰作之一,下面同學們就隨著老師的幻燈片一起去迪斯尼樂園來看看。(教師課件)

同學們是不是大飽眼福了,有什么感受?“精美的杰作”什么意思?“微不足道”什么意思?結合精美的杰作來解釋一下微不足道。這些詞語中還有不懂得嗎?

二、 精讀課文

1、“路徑”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提出什么問題?

教學預設:路徑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這條路為什么被評為路徑?等

2、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探究問題的答案?!安粍庸P墨不讀書”讀書動筆是學習語文的好習慣,同學們要邊讀邊勾畫,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3、學生讀書動筆

4、全班交流

(一)路徑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學習課文4、5段)

教師引導:如果你剛好經(jīng)過這里,你愿意買哪邊的葡萄?為什么?

格羅培斯和你們一樣,他也摘了一籃子葡萄,但令他收獲的是這種賣葡萄的方法還帶給了他靈感,他可能怎樣想?

同樣是“給人自由,任其選擇”葡萄園主和格羅培斯的出發(fā)點相同嗎?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格羅培斯的什么精神?

讓我們再讀這一段,體會格羅培斯的創(chuàng)新思想。

(二)為什么被評為路徑?

教師引導:“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什么意思?

如果是你去參觀提前開放的迪斯尼樂園,你會怎樣選擇?

游人地選擇和你們的選擇是一樣的,從文中的哪個詞語我們可以看出來?

“有寬有窄,優(yōu)雅自然”說明什么?

從中你感受到格羅培斯這位大師大在何處?

在讀這一部分,體會格羅培斯的人本思想。

(三)感受格羅培斯的創(chuàng)新精神

過渡:格羅培斯在葡萄園主的啟發(fā)下,以“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思想設計出了迪斯尼樂園的路徑,成就了有一處精美的杰作。但在此之前,在這微不足道的路徑設計上,他卻經(jīng)歷了50多次苦思冥想,之前他是怎樣做的?讀讀!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你想用哪一個?

用上“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這兩個詞語來說一句話,來贊美一下格羅培斯這位建筑大師。

從這位大師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三、 總結升華

過渡:格羅培斯不愧為世界建筑大師,他用他的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對微不足道的地方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神,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處處精美的杰作。

如果你是倫敦國際園林建筑藝術研討會上的評委,你會怎樣為格羅培斯撰寫頒獎詞?

學生創(chuàng)作交流

教師總結:希望同學們和格羅培斯一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想,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尋找到學習和生活的路徑。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教案篇8

導學目標:

圍繞提供的一個話題組織討論,個人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別人的看法,再有條理地把討論的情況或查到的材料寫下來。

導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把內容寫具體。

突破措施:

采用小組交流的方式學習。

課前準備:

通過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等,了解社會新聞,關注社會熱點,做好記錄或剪貼。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檢查預習學案

小組交流:

1.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你們有什么收獲?你關注到了什么?

2.梳理出一、兩個共同的話題。

一、討論、積累資料

1.對于我們關注的問題,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見,補充。

二、學習習作內容,體會寫法

1.讀一讀提供的話題,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2.讀習作例文。

3.互相發(fā)言,把別人的看法做記錄。

4.我們在習作時還可以寫一些什么內容,怎樣才能把大家討論的經(jīng)過記敘具體?

三、練習習作

1.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就把前面討論的內容,再仿照習作例文寫一寫,做到有詳有略,內容具體。

2.學生書面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出示學生例文,小組交流:

1.一名同學讀例文,其他同學認真聽。

2.相互說說例文中的優(yōu)、缺點。

二、評析一篇中下等的習作草稿,師生圍繞是否有詳有略,內容具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這幾方面來評析。

三、小組內根據(jù)要求修改習作。

四、謄抄習作。

板書設計:

習作 6話題討論

有詳有略 內容具體 標點符號使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