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小熊》教案5篇

時間:2023-02-06 作者:Kris 備課教案

制定教案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將其中的各項重點做好標記,教案是教師們針對自己的教學目標所制定出的書面文體,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美術《小熊》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美術《小熊》教案5篇

美術《小熊》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玩色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2.教會幼兒用菜根印畫,用棉簽畫草的技法。

活動準備: 菜根、棉簽、白紙、背景圖(人手一份)、彩色顏料

活動重點: 教會幼兒用菜根印畫,用棉簽花草的方法。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幼兒觀察--幼兒作畫--展示作品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引起幼兒作畫的興趣

1、(出示背景):請你們猜猜這是誰的家?

2、(打開半扇窗)你看這是誰的家?(小熊的家)

故事:春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自己的花園里種上了美麗的鮮花,可是小熊花園里什么也沒種,請你們猜猜小熊怎么了?(幼兒猜測)

3、(打開另半扇窗)你們看小熊怎么了?(它受傷了)

原來小熊受傷了,不能去花園種花了,小熊心里難過極了。(關上窗戶)

4、小朋友,讓我們來幫助小熊吧。

二、幼兒觀察

1、老師幫小熊了一些花,我們一起來看看,如果你覺得漂亮就拍拍手。

2、你們知道這些花是怎樣種出來的嗎?

3、老師帶來一些新的圖章,你們看它是用什么做的?

4、有了這些材料該怎樣做呢?

5、老師講解:畫的時候捏住小的一頭,大的一頭在顏色里蘸一下,再在紙上印幾下,這樣美麗的花就印出來了,然后再用棉簽畫上草。

6、剩下空白的地方請一個小朋友幫我把它完成。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將用完的棉簽放進顏料盒里。

2、提醒幼兒將用完的菜根放進小籃子里。

3、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四、展示作品,結束活動 1、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小熊的花園里。

2、小熊的花園變得真漂亮,小熊睡著了,我們快點叫醒它:小熊,快醒來吧!

3、是誰把我的花園打扮的這么美麗,謝謝。

美術《小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引導幼兒用圓形和半圓形組合畫熊,并能大膽添畫五官。

2、引導幼兒運用兩種以上顏色的蠟筆裝飾畫面,體驗色彩的變化美。

3、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會畫封閉的圓形

材料準備:水筆、蠟筆、繪畫紙、活動的眼睛、小熊的繪畫步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能用運用兩種顏色蠟筆裝飾畫面

教學難點:

仔細觀察小熊五官的位置

活動過程:

一、可愛的熊(重點)

1、回憶第一課時

師:上個禮拜我們剛剛畫過了小熊,你們還記得嗎?

提問:誰還記得先畫小熊的哪些部位,然后怎么畫嗎?

小結:我們先要畫小熊的頭,圓圓的`大大的,然后畫耳朵,短短的圓圓的,然后畫它的身體,最后畫它的手和腳,別忘記要給小熊畫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哦。

2、引導幼兒比較兩種不同顏色的小熊

提問:你喜歡那只小熊?為什么

小結:原來在小熊的臉上有很多的圓形,如果用一種顏色涂上去,就看不清楚了。所以可以選用兩種顏色進行涂色,這樣小熊的五官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二、幼兒作畫(重難點)

1、幼兒畫小熊(小熊的繪畫步驟)

重點提問:“小熊畫在紙的哪里最合適?”(紙的中間最合適)

“小熊哪里最可愛?兩只半圓形的耳朵畫在哪里更可愛?”(半圓的耳朵畫在頭頂?shù)膬蛇叄?/p>

“小熊嘴巴長得怎樣?誰會畫?”(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難點)

請個別幼兒上前繪畫嘴巴

2、熊的一家

重點提問:“畫了熊的一家,他們都是誰呀?”

小結:我們畫了那么多的熊,有的是熊爸爸,熊爸爸是胖胖的,有的是熊媽媽,熊媽媽是漂亮的,還有是熊寶寶,熊寶寶是可愛的。我們把它們送到班級里去做做客吧!

3、幼兒繪畫老師巡回指導

延伸活動:

老師幫助幼兒裝活動的小熊眼睛,并將作品裝飾上墻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美術《小熊》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學會運用添畫直線、圓點的方法畫出小熊背景。

2、鼓勵幼兒沿輪廓線大膽為小熊涂色。

3、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鉛畫紙(鉛畫紙上已畫出熊的輪廓)

2、人手一支勾線筆和一盒油畫棒

3、示范畫、玩具熊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具熊,觀察熊的特征

1、出示示范畫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來到我們班級做客,你們看看它是誰啊?(教師出示示范畫)

2、帶領幼兒觀察熊的外形特征

師:小朋友們看看熊長得什么樣子的?它可不可愛呀?(觀察熊的外形特征)

教師小結:可愛的熊寶寶,身體圓圓的、渾身毛茸茸的,圓圓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可愛極了。

3、觀察圖片背景

師:小朋友們,這幅圖畫中,除了小熊你們還看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背景)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畫一畫這只可愛的熊吧!

二、學習畫熊的方法,教師講解并示范

1、教師講解勾邊的方法

師:我們拿起勾線筆,沿著已經(jīng)畫好的線,從上往下,輕輕地描一描。記得畫得時候要仔仔細細地哦!(幼兒跟隨老師空手練習)

2、教師講解涂色的方法,進行示范

師:剛才我們把熊的輪廓畫出來了,接著我們給熊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我們可以用油畫棒為它們涂上美麗的顏色。

師:在涂色的時候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涂呢?,從一個方向開始涂色,千萬不能涂到輪廓線的外面喲!

3、教師講解添畫直線、圓點的方法畫出背景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觀察到這幅圖片的背景很漂亮,現(xiàn)在我們也來為自己的小熊添上美麗的背景吧!我們可以用各種顏色的油畫棒在空白的地方畫些直線,橫三下,豎一下。我們也可以畫些五顏六色的小圓點,現(xiàn)在就請大家一起來畫一畫可愛的熊寶寶吧?。ㄓ變嚎帐志毩暎?/p>

4、幼兒分組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溝邊和涂色,以及指導幼兒添畫背景的方法。

三、教師小結

教師表揚畫得好的幼兒給予獎勵,并把作品貼在展示墻上。

美術《小熊》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能安靜的傾聽故事,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2、學會看圖,并理解故事內(nèi)容

3、學說重點句“別哭、別哭、貼上橡皮膏就不疼了”

活動準備:

貼滿橡皮膏的玩具熊,小熊圖片一張、橡皮膏、掛圖第4號;

活動過程:

一、觀看受傷的小熊

1、錄下“哭”的聲音,放給幼兒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提問:“誰在哭呀?”

2、教師出示貼滿橡皮膏的玩具熊。

3、“小熊怎么了呀?”(受傷了……)

4、“你是從哪里看出來小熊受傷了呢?”(身上貼上了很多橡皮膏)

二、猜猜小熊受傷的原因

1、“小朋友們猜猜看,小熊是怎么受傷的呢?”

2、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生活的經(jīng)驗,猜猜小熊受傷的原因,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

三、完整傾聽故事,聽聽小熊受傷的原因

1、“小熊到底是怎么受傷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吧?!?/p>

2、提問:“你聽到了嗎?小熊是怎么受傷的???”

3、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聽到的話

四、分段講述,學說重點句

1、“小熊到底是怎么受傷的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逐一出示掛圖,讓幼兒觀看掛圖,回答問題,并能根據(jù)圖畫題解故事內(nèi)容。

3、請幼兒分角色學說重點句“別哭、別哭、貼上橡皮膏就不疼了”

4、鼓勵幼兒大膽學說

5、“小熊受傷后,會怎么樣呢?”(哭、痛)

5、請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模仿小熊受傷的樣子。

6、小熊真可憐,我們讓小熊休息一下吧,活動結束

美術《小熊》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搓圓和連接的技能。

2.初步嘗試運用大小不同的圓球進行組合造型。

3.學習用刻畫的方法表現(xiàn)細節(jié)。

活動準備:

1 . 卡通熊玩具或圖片,教師范例一件。

2 . 陶泥人手一份,牙簽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小熊的圖片,導入課題。

(1)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好朋友,你們看是誰?它長什么樣? (幼兒觀察并講述)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感知小熊是由不同大小的圓組成的。

要點提示:

在活動的欣賞部分,不用毛絨的小熊玩具,而用卡通圖片,是因為毛絨玩具不能讓幼兒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不同大小圓球的組合。教師在提供欣賞材料時應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圖片,這對幼兒的觀察和制作有決定性的作用。

2.出示范例,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1)教師:今天老師也用陶泥做了一只可愛的小熊,看?。ㄒ龑в變河^察大小不同的圓球)

(2)教師示范、講解不同大小圓球的組合方式,注意圓球之間的連接。

3.幼兒操作。

(1)教師提示幼兒要搓不同大小的圓球。

(2)幼兒進行圓球組合制作小熊,并用刻畫的方法表現(xiàn)小熊的五官,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作品,集體評價。

區(qū)角活動:

提供一些圓球組合的圖片,如小貓、小老鼠等,引導幼兒用大小不同的圓球制作出更豐富的作品。

【評析】

將陶泥分成大小不同的幾份,對小班幼兒來說是很難的。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并沒有讓幼兒在創(chuàng)作前就學習分泥,而是在幼兒制作過程中進行實際指導。這樣,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和教師的提示下,隨機地進行調(diào)整和改變;而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也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反映出問題所在,并從教師那里獲得有效的建議,或者得到同伴有針對性的幫助。最終,大家都能制作出大小不同的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