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我們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和感受的總結,是個人的文學體驗,讀后感是讀書后的情感和思考的反應,它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書中的內涵,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從月球到地球讀后感6篇,供大家參考。
從月球到地球讀后感篇1
一說到月球和登月,大家一定會想到至今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吧!可是你們知道嗎?早在一百多年前,著名科幻作家凡爾納就在他的書中演出過精彩的“登月計劃”呢!這個登月計劃幾乎正好比“阿波羅計劃”早了一百年!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凡爾納的登月計劃中一探究竟吧!
?從地球到月球》講述了天真幽默的阿爾當、知錯就改的尼切爾船長、大炮俱樂部主席巴比康三人組成的探月隊,在地球以及太空中發(fā)生的種種歷險和趣事。這本書情節(jié)幽默有趣,許多情節(jié)還令人感到驚心動魄、出人意料!在這本出版于一百五十多年前寫的書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先進的現(xiàn)代元素!我真是有點懷疑作者是不是先穿越到現(xiàn)在才回到以前寫書的。
我認為,在這本書中,作者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們稱贊----文中的“炮彈車廂”并沒有登上過月球,而是陰陽差錯地落回地球,作者并沒有給他們完美登上月球的機會。我認為,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并不是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人生并不完美。我們要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樂觀地面對生活,不怕困難,執(zhí)著自己的夢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你以后就不會再有人生的遺憾了!你看,書中的主人公面對突發(fā)的意外――當得知自己成為月球的衛(wèi)星后,并沒有沮喪,還樂觀地做起實驗來。
?從地球到月球》這本書的結局更是如此,當他們鬼使神差地落入太平洋后,主人公們并沒有感到沮喪絕望,在救援隊緊張到來準備救援他們時,他們竟然在一起打著撲克,還樂在其中,一點都沒有絕望。
這本書中,在巴比康一行遇險后,他們的好朋友j.t馬斯頓,這位身殘志堅的大炮發(fā)明家,不顧生命危險去救巴比康,還差一點送了命----由于太激動,j.t馬斯頓差點掉進了深達幾百米的望遠鏡中。這點令我十分感動:友情真是偉大,竟然可以超越一切的力量,這真是“士為知己者死”的最好解釋。
書中的主人公們,從不放棄夢想,一直引領著“炮彈車廂”,飛向他們夢想的地方,他們對夢想的執(zhí)著毅力、臨危不懼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讓我們一起追逐著夢想,向著未來前進!
從月球到地球讀后感篇2
?從地球到月球/環(huán)游月球》是由兩篇小說合而成的一本科幻小說,書中描述了作者以及人類對月球的美好幻想。在作者的筆下,主人公是幾位性鮮明、頑強不屈、敢于挑戰(zhàn)的人物,他們組成了一個“炮彈俱樂部”,由于受戰(zhàn)爭的影響,他們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特征——缺胳膊少腿,但是,雖然他們身體殘疾,可他們一直還是直分堅定的.,他們靠著頑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水滴石穿的精神,穿越了地球的大氣層,來到了神秘、浩瀚的宇宙。
其實,作者描述的人物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也能夠看到他們的影子。每個人心中都有著遠大的理想,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為心中的理想奠定基礎。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總有一天,理想便會實現(xiàn),即使實現(xiàn)不了,你也會發(fā)現(xiàn)在為實現(xiàn)這個理想的同時,你已經做了點點滴滴的小事,生活也因充實變得美麗。
同樣,學習也是如此,你不斷地閱讀,就像干燥的海綿貪婪地吮吸著知識的甘霖,知識便在不知不覺中在你的大腦里一點一點地積累著,你的學習便能一點一點地提高,哪怕每天只進步一點點,總有一天,你能攀上人生的頂峰。
在這本書中,歸根結底,我總結了三個道理:一是,人一定要堅持不懈;二是,人學會耐心等待
從月球到地球讀后感篇3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從地球到月球》。里面有許許多多精彩的小故事。比如說“主席講話的效果”、“坎布里奇天文臺的回信”、“關于月亮的浪漫故事”、“美國人對月球的了解”、“炮彈暢想曲”和“大炮藍圖”。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主席講話的效果”。我就從第五自然段說起吧。它寫的是人們把頭舉向天空,望著這個美麗的星球,給她送上飛吻,用各種各樣的名字來呼喚著她。瓊斯街一個眼鏡商人靠賣望遠鏡發(fā)了不小的財。人群用望遠鏡瞪大眼睛盯住月亮……這段話說明了人們是多么愛這個星球,多么渴望上去看一看。
我覺得《從地球到月球》太精彩了了,里面充滿了幻想。
從月球到地球讀后感篇4
人類有著智慧的大腦,許多事物都被征服了。在《從地球到月球》里,人類的夢想卻破滅了。
在美國政府不遠處,有一個大炮俱樂部。一天,大炮俱樂部的首領------包維斯,決定用大炮把人類送上月球。于是,他在電視臺宣布了這個決定,立刻得到許多國家的支援和捐款。于是,他們開始建造他們想象中的大炮。
經過一年的時間,這門大炮終于建好了,在發(fā)射導彈的那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來觀看,包維斯坐在自己設計的空心炸彈里,被送上了去往月球的旅程。但炸彈和月球擦肩而過,變成了月球的衛(wèi)星。
人類的夢想是遙遠的,但卻破滅了。所以,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可能就因為一個小數點而毀掉了許多生命?。?/p>
從月球到地球讀后感篇5
這個世界,需要那些追求安逸的人,只有這樣,整個世界才不至于混亂不堪。這個世界,又需要那些大膽,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正是這些人,世界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向前。今天我要說的一幫人,他們就是專為冒險,專為完成人類未完成的事業(yè)而生的。
故事發(fā)生在1865年。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一群大炮發(fā)明家回到了巴爾的摩大炮俱樂部。當時全美國致力發(fā)展和平,當年風光無限的軍人都無所事事。在這時,大炮俱樂部主席提議向月球發(fā)射炮彈,以此建立兩個星球間的聯(lián)系。沒想到,更瘋狂的法國冒險家——米歇爾·阿爾當提議讓他乘坐空心炮彈,前往月球冒險。終于,在克服重重難關后,巴比康,米歇爾·阿爾當以及尼切爾船長乘坐“子彈列車”飛向了月球。
三個主人公是偉大的,他們?yōu)榱送瓿扇祟愄骄科渌乔虻膲粝搿S萌チ舜罅康臅r間和精力,甚至是生命。在人類的歷史長河里,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正是那些用于創(chuàng)新,勇于革新的老前輩,我們才能有如今幸福,便利的生活。
從月球到地球讀后感篇6
這些天,我一直在重讀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環(huán)游月球》,每讀一次都會被他吸引。
這本書主要講了位于美國巴爾的摩的大炮俱樂部,在南北戰(zhàn)爭后冷清了許多。俱樂部主席因貝·巴比康想出了一個發(fā)揮他們天賦的好方法——向月球“宣戰(zhàn)”,將它納入美利堅合眾國的第四十個州!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卻遭到尼切爾船長的反對,并下了不少賭注。在全球各地幾百萬美元的捐款雨點兒般地落入大炮俱樂部的錢箱后,向月球開炮的“哥倫比亞”大炮便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城的亂石崗開工了。
這時,一個叫米歇爾·阿爾當的法國人要求置身于炮彈內部,飛往月球,并促使巴比康與尼切爾化敵為友,一同飛往月球。12月1日晚10點47分40秒,炮彈搭乘三名游客以16576米每秒的速度飛向宇宙,因一顆火流星的影響,繞月球一周后,在緩沖火箭的后坐力下,最終遺憾地掉回東太平洋的故事。
看完這部小說,我不得不欽佩凡爾納驚人的想象力。向天空垂直發(fā)射炮彈,不正是九十年后發(fā)射的載人衛(wèi)星嗎?阿爾當穿上潛水服,想在太空游泳的念頭,不正是一百多年后的太空行走嗎?在凡爾納眾多的科幻小說里,無不彰顯他無窮的想象力和天文、地理、物理、數學、化學等方面難以衡量的知識。
我特別喜歡一個細節(jié):《環(huán)游月球》第十五章《拋物線和雙曲線》里介紹,炮彈經過月球南極看到的山脈、大海、森林,后面還加上一句:“是幻覺,還是他們看錯了,抑或是個光學現(xiàn)象?”,大概這樣不會讓反對月球存在生命的人掀起一波波浪潮吧。
在欽佩的同時,我也欣賞巴比康和尼切爾的機智,在不到半小時之內就算好了炮彈的準確速度;也喜歡阿爾當的可愛,葡萄秧、多米諾骨牌,甚至是兩條狗和六只雞也被他塞進了十分擁擠的炮彈。此外,凡爾納還塑造了另一個可愛的形象——俱樂部常任秘書長j.t.馬斯頓。他身殘志不殘,永遠忠實地跟隨者巴比康。他大大咧咧的言語,冒冒失失的行為以及超人的幽默感,貫穿全文。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遐想:如果我有幸登上炮彈,我一定會用相機照下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照片!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帶給我無窮的想象空間,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