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英觀后感優(yōu)質5篇

時間:2025-05-03 作者:Monody 讀后感

通過撰寫觀后感,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經歷與選擇,通過撰寫觀后感,我們能夠發(fā)掘影片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李煥英觀后感優(yōu)質5篇,感謝您的參閱。

李煥英觀后感優(yōu)質5篇

李煥英觀后感篇1

今天媽媽帶我們去看了《你好,李煥英》。聽說這是排名第一的電影,有好多人看了都哭得稀里嘩啦的,我就想看看這部電影,到底有多么感人?

我們來到電影院剛坐下來,電影就開始了。這部電影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中年婦女的樣子,但媽媽也曾經是個花季少女。表面上看這句話普普通通,但內涵深刻。自從媽媽生了孩子以后,每件事情都讓她特別操心,所以才會變成中年婦女的樣子,讓我體會到,每個媽媽都很偉大,也都很辛苦。

里面還有一句臺詞也令我印象深刻。是沈騰扮演的.沈光林說的:我覺得我和她特別的般配。賈小玲問:從哪看出來的?沈光林說:從名字上看出來的,他叫煥英,我叫光林,連起來是歡迎光臨,多么熱情的名字。簡直要把我給笑噴了。

我覺得這部電影實在是太好看了,又有感人的部分,又有搞笑的部分,我很喜歡這種電影。

李煥英觀后感篇2

年前的時候偶然間刷到了《你好,李煥英》的電影宣傳片段,就被感動到了,過年的時候上映后一搶到票就跟媽媽去看了。

知道是催淚的電影,提前備好了紙,怕媽媽會哭的厲害,就提前給她手里塞了紙巾。電影主基調是感動的,但催淚的場景銜接足夠會讓人淚眼婆娑到下一催淚場景。

賈曉玲穿越到以前,想要讓媽媽過上幸福的生活,想要讓媽媽真正開心一回,一直想撮合沈光林和媽媽,想讓媽媽成為王琴,這樣,她的女兒就會是王琴的女兒。但賈曉玲不知道的是,與此同時,媽媽也穿越回來了,李煥英也一直想著女兒,想盡力完成女兒的夢想。一句“我寶!”,直接催淚,媽媽從一回來就知道賈曉玲也穿越回來了,雖然媽媽跟女兒的體型懸殊,但身為母親,還是在女兒受難的瞬間,本能的跑過去接從天而降的賈曉玲。身為母親,無論女兒多大,都是自己的寶寶,無論自己能不能接住,都會下意識地伸手去接,這就是母愛!

賈曉玲一邊啃著包子,說著自己馬上要回去了,一邊跟陳赫他們說著,自己小時候摔倒把褲子磕破了,媽媽一開始不會做針線活,更不會縫好看的圖案,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媽媽才會縫好看的。這時,突然意識到現(xiàn)在是1981年,自己還沒出生,“媽媽還不會縫??!”,瞬間淚崩,原來媽媽跟她一起穿越回來了,媽媽知道所有的一切。

全程淚點不斷,讓我感同身受,放大了很多日常中的細節(jié),增加了女兒,或者準確地來講是孩子對母親的理解。相較于我,媽媽并沒有哭,還不斷安慰和反問我說,邊握著我手,邊說“這有什么可哭的?”

電影結束后,我去網上搜了一下影評,當刷到大家對電影的看法時,看到了許多跟我一樣的案例,都是女兒帶著媽媽去看電影,自己哭得不成樣子,結果媽媽一點也沒哭。

我想,這應該不是個例吧,賈玲當初拍這個電影為的是紀念自己的母親。我想,身為人母,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吃苦,想讓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有多么的偉大。相比之下,身為孩子,我們把母親的付出當做最普通的事情,欣然接受,當電影放大了母親的付出,讓孩子看到了母親的不容易,也讓我們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

你好,媽媽!每一位母親,在做母親之前,都是她自己!

李煥英觀后感篇3

親情,是這世間最真摯、最珍貴的感情,在親情面前,我們的內心總是變得很柔軟,賈玲借影片緬懷已逝的母親,追憶親情,打動了大多數(shù)觀影人心中那處柔軟的地方,也許就是電影《你好,李煥英》得到極高評價的原因。

本不太愿去看這部電影,賈玲呼喚母親回來的嘶喊聲讓自己無法不去想同樣已逝的父親,久埋心底的思念無處發(fā)泄,親情不可及徒增傷悲。當年,父親的離去對全家人打擊都非常大,他走后好長一段時間,我母親不再有笑容,見過肖全為三毛拍于成都的一幅黑白照,鏡頭里三毛那生無可戀的表情,就是我母親當時的寫照。但時間也的確是最好的愈合劑,南方女子大多性格堅強獨立,我母親就是,在我們姐妹的陪伴下,她慢慢恢復了平日里的樂觀,有了笑容。不同于影片中李煥英北方女子爽朗的笑,母親的笑容很含蓄,笑時眼睛像一輪彎月,笑不露齒。

影片是喜劇,看到舞臺上表演的那段,片中的賈曉玲和沈騰為了得到各自父母的認可賣力表現(xiàn)時,倆人可笑的妝容、夸張的表情、拙劣的二人轉動作讓觀眾忍不住大笑,笑聲中有多少嘲諷和鄙夷,兩人并不介意,曉玲只介意李煥英是否開心,她緊張的盯著前方,鏡頭轉向觀眾席,李煥英笑得那么開心、那么開心,此時此刻,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互相成就的親情流露,感染了我和在場的每個觀影人,我也被逗笑了,可笑著笑著,不知什么時候,淚卻淌了滿面,曉玲不見了,沈騰不見了,開心大笑的李煥英也不見了,我的眼前只有我母親的模樣,溫柔,眼似一輪彎月,笑不露齒。

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被時光溫柔以待。

愿我七老八十時的記憶里,母親仍是中年模樣。

李煥英觀后感篇4

自從《夏洛特煩惱》之后,我覺得就沒有什么值得看的喜劇電影。李煥英給了我驚喜。現(xiàn)在的喜劇電影大多都是披著喜劇的外衣,再說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話,他們以為自己是在搞笑,他們只是在演搞笑。演的小品已經不是為了讓人開心,而是為了顯示自己高級。

不管賈玲是不是第一次做導演,但是電影的笑點你會笑,哭點你會哭,而且不刻意,那就充滿了感情。

這部片的母愛貫穿了始終,最重要的是這么簡單的事我看到了最后才知道。

在最后的伏筆被翻出來的時候,我后悔沒有帶紙巾!

?你好,李煥英》到底是什么呢?

我覺得,是賈玲時至今日,最想圓的一個夢。

而和她一起圓夢的,張小斐、許君聰、何歡這些一路走來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們,師恩天大的馮鞏老師,楊蕾、劉佳、丁嘉麗、王琳這些演藝界前輩,喜劇界各門各派云集捧場的同仁們,還有我們這些,在電影院里給出了歡笑和淚水、也跟著一起勾起了回憶的觀眾們。

電影《你好,李煥英》依然采用的穿越梗,但足見賈玲的用心。

在選角上,除了采用小品的一些經典原班人馬,在賈玲母親中年角色的選取上。扮演者和賈玲一樣,都有梨渦。也算是一個小細節(jié)。確實很有母女像。尤其看到電影最后,賈玲母親的照片,真的和選角還有幾分相似。

另外在劇情上,前半部分還平淡一些,電影中間還是有很多搞笑的場面。全局圍繞賈玲幫媽媽完成心愿,有不少好笑的地點。

很多觀眾評價說:謝謝賈玲的電影,故事講得很好!雖然小品的味道有點多,但是整體故事還是講得非常好的。

?你好,李煥英》之所以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其具有雙重的表達含義——表面是在講述親情故事,而冰山之下則是對遺憾的探討。親情和遺憾,無疑都是每一個人成長里無法逃避的命題。

因為一次意外,曉玲的母親李煥英遭遇不測,從某個角度來說,曉玲是“罪魁禍首”。再結合之前曉玲一直煎熬于未曾讓母親高興過,這些都推動著曉玲去完成這一次“穿越”——她想去彌補遺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曉玲穿越回去,時間是1981年,但是自從去了哪里,曉玲卻穿的卻一直是她的年代的衣服,我覺得也許是一種暗示,這終究是曉玲的一場夢,又或者說是母親為她打造的一個夢,夢醒了,母親也就離開了。

還有一個細節(jié)是電影的最后,賈曉玲有出息了,開著紅色的敞篷跑車載著母親回家??吹郊t色敞篷跑車的時候我又忍不住了,因為電影的開頭,李煥英騎著自行車載著曉玲,曉玲說要給母親換輛小轎車,不再騎這輛破自行車了,李煥英說那車開著太悶。說完二人便出了車禍。

所以電影結尾曉玲開的是紅色的敞篷跑車。而且車里母親穿著一身綠色大衣(因為玲姐的母親曾經說自己的自己綠大衣“要是再綠一點就好了”),妝容看著就是過上了好的生活。可是這一切都是曉玲的想象,鏡頭一轉,副駕駛的母親已經消失了……

也可能是因為這是真實的故事(指賈玲姐的母親確實離開了),又哭又笑,雖然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但是還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就像玲姐說的“我覺得,我把心掏出來給大家看了”。

看過最后反轉之后,再回過頭想想,張小斐的演技是真的很好??葱×岬难凵癫粌H是對妹妹,對一個好閨蜜,更有對女兒的無盡的疼愛。即使重生也毫不猶豫地選擇接住女兒。我也認同,李煥英不會遺憾。

在賈玲的想象里,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的媽媽,回顧了自己的人生,覺得這輩子過得真的很開心。所以才有電影后半段那句,看起來沒有上下文的“你怎么就知道我這一輩子不幸福呢”。

從女性的視角,記錄另一個平凡的女性的一生,這才是真女權。媽媽也曾經是一個小姑娘,即使從你有印象的時候開始,她就以一個中年女人的形象出現(xiàn)。

張小斐演的媽媽很有年代感,雖然和賈玲同年齡段但是不出戲,兩個人配合很好

缺點的話也有:情節(jié)之間轉折略微生硬,劇本打磨得不夠細。由此又帶來另一個問題,整個電影的節(jié)奏不是特別好。如果把節(jié)奏把握得更好,電影完全可以再上一個臺階。這個幾乎是整部電影最大的問題。

整部電影留白的地方太少,賈玲想表達的多,又過于迫切把所有感受都給觀眾。這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優(yōu)點在于情感的真摯和濃度毫無疑問,哪怕你不喜歡這種風格我覺得認為這部電影用心了是沒什么爭議的,但同時給得太過直白,會讓觀眾沒有什么自我解讀和感受的余地。

電影的拍攝順序應該是順拍。整體前半部分能感覺賈玲初做導演的青澀,后面體驗要比前半部分好,更成熟。

這部電影是我期待已久的,我對原小品印象很好,加上對賈玲的喜愛和信任第一次不看口碑盲買票。

李煥英有一個很好的女兒,她用一部電影為母親做了墓志銘,讓這個世界知道有一個叫做李煥英的女子曾經來過。走出電影院的一刻,突然想到一首詩。

十年孤旅偶還家,童子窺簾母遞茶。

卻睹棠紅心自憮,事親不及一庭花。

面對日漸蒼老的父母,我們應該多點耐心,多點關注。上帝不能無處不在,因此,他發(fā)明了母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這是多么幸運的事情。至少,我們還有機會。

李煥英觀后感篇5

春節(jié)檔的電影,看了部《你好,李煥英》,加上小品版算是三刷了。因而,不如第一次看小品時的那么感動,沒能掉淚。

這部電影還是挺適合和家人一起看的,有笑點,有淚點,幾大熟悉主演給人的感覺很是熱鬧。故事的內核,延伸了小品中女兒想做件讓媽媽高興的事,更擴展到“兒女對父母的愛遠不及父母對兒女的愛”。穿過到過去的母女倆,互相瞞著對方,又可勁地讓對方高興。

普天之下的“李煥英”們愛子女的方式各不相同,愛子女的心也都是一樣的。有的陪在孩子身邊呵護成長,有的遠在他鄉(xiāng)奮斗,只為孩子有學上;有的對孩子寵溺,有的對孩子嚴苛;有的希望孩子早點走完人生那幾步必經之路,有的放任孩子去往異國他鄉(xiāng)……

可惜,普天之下的“李煥英”們,都要經歷一段孩子并不愛自己的時期。叛逆期的孩子總是容易惹母親生氣的,尤其當媽媽處于更年期時,兩代人的矛盾更是突出。好在叛逆期終將會結束,總有一天兒女會再度喜歡上自己的母親。大部分的母親還是能等到那一天,在今時今日的條件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困境已經比較少了。

想想我自己的“李煥英”,難以啟齒的柔弱。我也看過她年輕時的美照,體會過做留守兒童的滋味,經歷過母親躺在醫(yī)院里的彷徨,想過很多次她不在了后的生活,越想越是害怕。她大概也是想過的,總想著我趕快成家,讓她安心。在這事上,我還是在叛逆期吧,反抗,不愿,怕她了無牽掛,就此離去。

有了我這樣的兒子不知道對她來說是喜是愁。太多事情滿足不了她的期望??尚Φ睦Ь呈?,她在期望我走上人生巔峰讓她臉上有光的時候,我卻期望著她能是電影中那類只希望兒女健康快樂成長的母親。上一次我們目標一致互相有些滿足時,大概還是高中能考第一時,下一次就還不知道是什么時候。

今天我又要離開,和媽媽告別。短暫的兩周相聚時光,讓我忘卻了很多煩惱。下一次回來,希望自己能稍微合些她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