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厘米教學反思5篇

時間:2023-01-06 作者:Cold-blooded 教學計劃

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學實踐分析的一種文字載體,如果沒有將教學反思寫得具體,那我們的教學就無法得到明顯提升,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厘米教學反思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5篇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1

本節(jié)課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在上課時我注重學生的主動性的發(fā)揮,作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著、組織者和合作者。對于厘米這兩個字,大部分同學都有所耳聞,所以在認識厘米這個長度單位時可以讓學生自學了解,再加以規(guī)范指導即可。

在認識厘米之后,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并用手比劃1厘米的長度,在這里我用了1厘米的小棒加深學生對1厘米的感受,進而了解幾厘米的具體長。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于量和畫,在這兩部分中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理想。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對于好奇心極強的低年級學生,以生活化的形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探究的興趣,可以說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本節(jié)課的實踐應用也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另外,在教學中我們老師應該注意收放自如,一味地牽著孩子走并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反而適當放手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創(chuàng)新者。

但是,在這節(jié)課里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尺上的每一個數(shù)字都是代表刻度,在表達時應加上刻度二字,作為數(shù)學教師,在語言表達上應該多加注意;另外,對學生的語言訓練仍需多加強。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2

本課是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jīng)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基礎上,學習認識長度單位的,教學反思《《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數(shù)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立對人類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中我利用例1,讓學生充分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學生發(fā)現(xiàn)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是量的數(shù)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由此啟發(fā)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第二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讓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可能數(shù)值上一樣,但由于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接著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規(guī)定,由此引出厘米尺,為后面學習厘米作了鋪墊。

最后通過“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鞏固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

通過教學,我發(fā)現(xiàn)在本節(jié)課中有以下的不足。

1.這節(jié)課,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感覺上得太匆忙,不輕松。而且,每次總有個別學生不帶學具,不認真聽操作要求,這也是個問題。

2.教師的指令應和有效的時間相結合。

雖然讓學生動手操作經(jīng)歷長度單位統(tǒng)一的必要性非常好,但也要注意控制好時間,不要一操作就收不回來而導致課堂混亂,要能合理掌控時間。要求教師在下達要求時要注意講清楚、說明白,這樣,就能更好的體現(xiàn)操作的有效性。這節(jié)課在這方面做得還不是太好。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3

這節(jié)課的目的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后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做單位,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這是一節(jié)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

認識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厘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牙齒、開關、紐扣、小獎品的寬度等等,我想對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

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然后應用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今天課堂上學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這種方法,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在這里我讓學生比較了兩種不同的量法,學生認為第2種量法從刻度3量起比較麻煩,要數(shù)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xiàn)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

在量一量,填一填這個活動中,留給學生很大的實踐空間,既讓學生測量已知物體的長度,又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物體來測量它的長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明白為什么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

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在今后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時也要對少數(shù)落后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對于這節(jié)課中涉及的估測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測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我必須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更加活躍。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是第二種方法也是一句話帶過,有的沒有掌握好。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4

在教學中,我們常會碰到這樣讓人哭笑不得的作業(yè):一棵大樹高10厘米。小明的身高120米。學生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對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鮮明的表象。長度單位這個概念#,二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對于什么東西是厘米、米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學習以前可能是從未聽說過,這樣學習起來學生確實有點困難。這樣的例子從另一個側面提醒我們,對于這樣的空間想象能力方面,學生還是比較薄弱,教學時應當重視計量單位觀念的形成,并將這方面的要求落到實處,在教學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應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還原數(shù)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新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覺得做到以下幾點比較重要。

一、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建立表象

1、體驗1厘米的實際長度,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展開。

量一量。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測量課桌的長,進而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量同一物體,而結果卻不同?使學生體驗線段的長度是可以度量的,但需要相同的測量工具,認識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匆豢?。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厘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就是1厘米。再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shù)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加強對1厘米的感受。畫一畫。讓學生在練習紙上畫出1厘米的線段,再次直觀感知1厘米。比一比。請每個學生拿一個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放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然后抽掉小正方體,左手手指不要動,看一看1厘米的長度,再比出1厘米,最后用直尺量一量或把小正方體塞進去驗證一下,比的長度是不是大約1厘米。估一估。給學生提供長1厘米左右的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進行估測,再讓學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記一記。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篇5

上課前,我的心里并沒有底,盡管這一課已是磨課數(shù)遍,但是心中仍有顧忌。因為這是自己第一次到外校接班上數(shù)學課,心想:自己的引導是否會到位;是否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我也深知孩子們的應答我根本是無法預料的,但我又特期待與孩子們的表現(xiàn)。

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有了兩次關于長度單位的直接經(jīng)驗,即一年級上冊的“比長短”和上一節(jié)課的自選單位測量。學生在這樣的測量活動經(jīng)驗的積累中,已經(jīng)對長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觀的認識,并會用“長、短、一樣長、短一些、長得多、有幾個什么那么長”等等詞語來形象描述物體的長度特征。所以本課的教學是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的。關注了學生已有的測量經(jīng)驗,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先是通過故事《阿福的新衣》的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發(fā)認知沖突:裁縫師傅用手給阿福量衣服的長度,告訴徒弟身長三拃,徒弟認真地用自己的手量了三拃,做好了衣服??砂⒏4┰谏砩希瑓s太小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進而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拃做出來的衣服大小不同,讓學生理解統(tǒng)一標準的必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揭示1厘米——認識1厘米——制作并認識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量一量(量課前“師傅和徒弟的一拃長”及“數(shù)學書的寬約幾厘米”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厘米,學會測量。通過讓學生實際測量師傅和徒弟的一拃各有多長,并通過比較,再次體會建立統(tǒng)一標準的必要性。特別是在教學“制作刻度尺”這一操作活動時,學生們集思廣益,開拓思維,力求完美,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數(shù)學要來源于生活和現(xiàn)實,應用于生活和現(xiàn)實。我覺得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引導學生親歷數(shù)學思維的過程,學生研究的內容是現(xiàn)實的,采用了探究研討法,充分體現(xiàn)了新理念。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如:沒能很好地引導其他同學及時準確的評價,特別是來自于同伴的評價,這樣會更有效的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