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教學設計通用6篇

時間:2022-12-31 作者:pUssy 教學計劃

大家在寫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區(qū)別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老師一定都學會制定教學設計,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蛇教學設計通用6篇,感謝您的參閱。

蛇教學設計通用6篇

蛇教學設計篇1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發(fā)現事物的規(guī)律,有主動探究的興趣。

2、通過操作體驗,進一步了解單數、雙數的排列規(guī)律。

3、鍛煉分析比較的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數字與籌碼”;數字卡1-10;圖片上印有數量是1-10 的物品若干。

2、學具準備:“數字與籌碼”;雪花片若干;圖片上印有數量在20 以內的物品若干;1-20的數字卡片;1盒豆豆。

3、《操作冊》第4冊第31-32頁。

三、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好朋友。先讓幼兒在線上報數,并記住自己是第幾,再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當念到與自己相同的數時就跳一跳,當念到最后兩句時,是單數的幼兒一起跳,是雙數的幼兒一起跳。

2、復習10以內單數和雙數。

幼兒用“數字與籌碼”操作:在1-10的數字下,2個2個地擺放籌碼,將結果記錄下來,并說出13579是單數,246810是雙數。

3、分組活動。

第一組:在桌面上先擺好數字卡1-10,并在下面放上雪花片。兩兩排列,觀察比較,說出哪幾個數是雙數,哪幾個數是單數,為什么?

第二組:在印有不同數量物品的圖片上2個2個地圈數,寫出總數,并說出是單數還是雙數。

第三組:做涂色練習。圖片上有20以內不同數量的物體,先點數再為單數雙數分別填上不同顏色。重點引導幼兒知道單數雙數是兩鄰的。

第四組:2名幼兒操作“數字與籌碼”,擺2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單數擺在左邊,雙數擺在右邊,再在傍邊擺上相應的數字卡片。

4、游戲活動。

①游戲“手拉手”。將幼兒任意分成幾組,隨意站在一起,教師發(fā)出口令,兩組幼兒迅速2人一對手拉手,并迅速報告各組人數是單數還是雙數,看哪一組站得快,報得對。

②游戲“撿豆豆”。幼兒任意從盒中抓一把豆豆,2個2個地放入小碗,看看是幾顆,是單數還是雙數。

5、 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報數,說出1、3、5、7、9這幾個單數時,幼兒拍手(是幾就派幾下),說出2、4、6、8、10這幾個雙數時,幼兒跺腳,(是幾就跺幾下),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單數和雙數的認識。引導幼兒收拾學具。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五、活動延伸

完成《操作冊》、《作業(yè)紙》

蛇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積累本文中的生字詞語。

2、理解丑小鴨形象的社會意義,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讓學生懂得命運其實沒有軌道,關鍵在于要有對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安徒生有關童話導入)

二、了解作者

三、初讀課文,解決字詞,整體感知內容

四、各抒己見

1、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請談談你的理由。

2、 丑小鴨“丑”在什么地方?它剛出生時的處境是怎樣的?請聯系書中語句回答。

五、跳讀,研討

1、理線索。(丑小鴨的流浪足跡)

2、明結構。

(沼澤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農家-花園里)

3、知內容。(聯系具體的語句概述)

4、析形象。(結合具體語句析某個形象)

5、悟主題。(找出相應的語句并分析)

六、體驗與拓展

丑小鴨留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

七、拓展閱讀

?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鐘》《命運無軌道》

讓學生談談自己聽了兩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業(yè)布置

任選一題寫一篇作文:

1、縮寫《丑小鴨》

2、續(xù)寫《丑小鴨》

3、由丑小鴨想到的

蛇教學設計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通過寫景贊美漁家生活情趣的詞。著意描繪了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遠山青翠,白鷺高飛,桃花火紅,意境優(yōu)美而深入活潑,富于詩情畫意,充分表達了詩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中悠閑而自由的生活樂趣。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意境,理解課題

1觀看錄像《漁歌子》,先向學生交代學習任務,然后簡介作者,理解詩題,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了解下文的興趣。(板書課題:漁歌子,齊讀一遍課題)。

張志和,初名龜齡,字子同,自號‘玄真子’,婺州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叟”,他的作品大多描寫自己隱居的生活。

(對于本首詞的作者要詳細了解,更能體會詞的內在深意,繼而為體會詩人的人生志趣鋪墊。先給學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時間,然后教師補充。這樣才會使學生查找資料的愿望長久保持下去。)

2聽《漁歌子》課件錄音,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詩在表達上不太一樣)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讀這首詞,邊讀邊想象這首詞都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引導學生關注詞中描寫的景物,為想象畫面做準備。)

3.出示圖象: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微風、細雨,這使一幅多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展示這一幅春的畫面嗎?

(發(fā)展語言是語文學習的目的之一,借助這些詞匯所展示的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既接受古代漢語的熏陶,有發(fā)展現代語言,一舉兩得。)

4、小組交流,教師小結。(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有感情朗讀《漁歌子》,,再入意境。

?自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技巧和方法,這也體現了對學生學法上的輔導,讓學生掌握讀詩的方法以形成自學能力?!?/p>

2、指導朗讀,想象畫面。(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3、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4、學生有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根據詩意加以配樂,體會古詩意境,創(chuàng)作畫面或者創(chuàng)意表演。(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1)唱支歌來表達。

(2)跳支舞。

(3)畫一幅畫。

蛇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積累詠春的詩句。

4.巧妙記憶生字,有感情地讀課文。

5.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教學準備:錄音帶、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本課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孟浩然,“春曉”指春天拂曉的情景。那春天拂曉在作者筆下是

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來學習這些古詩。

二、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學生試讀古詩,找出課文中的生字。

知 曉 眠 聞 落

2.根據拼音試讀生字,學生自己指出在讀音時應注意的問題。

3.檢查認字情況。(從不同層次的學生中抽出學生讀。

4.只認識這些字還不夠,還要記住字形。在記字形時要講究方法,同學們有哪些好方法請說出來。

5.記往了這些字形,那就要會寫這些字。教師在黑板上寫這些字,

學生仔細觀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以下生字的筆順要注意:

曉、 聞、 眠、 落、

三、朗讀指導。

1.這首詩語言、意境皆美,必然通過反復朗讀來感悟。老師出示課文插圖,并播放配樂朗讀的錄音進行示范。學生聽一次后,請想想你聯想到了什么?

2.在朗讀時,語速成稍慢,學生跟著朗讀詩歌。

四、擴展活動。

永春的詩不少,學完《春曉》后,請再積累幾句寫春的詩句。

等閑視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我們剛學了一首寫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一首寫春天美麗景色的唐詩《絕句》。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出示課文插圖。

同學們,你們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

3.學生試讀課文,體會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1)應特別注意哪幾個字的讀音?

麗 泥 沙 暖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的?

3.認讀并練寫這幾個字。

4.老師指導在田字格中練寫。

四、指導朗讀,背誦。

1.剛才同學們從畫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詩描寫了春天美麗的景色,那么就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喜歡、贊美)

2.還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五、總結課文。

1.這首詩中寫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風 花草、 凍土、 燕子 鴛鴦

2.從詩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

熱愛春天的感情

蛇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繼續(xù)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變化的過程。

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課文為我們描寫了可愛的小動物——活潑伶俐的珍珠鳥。誰能說你了解的珍珠鳥什么樣?

二、出示自學提示,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分別畫出“我對珍珠鳥的照料與呵護”與“珍珠鳥的變化”的語句。

2、在組內討論,教師巡視。

三、全班交流

教師提示:珍珠鳥的動作、神態(tài)及活動范圍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1、珍珠鳥活動的范圍由籠里到屋里,從桌面到“我”身上,落腳的地點從“柜頂”“書架”“燈繩”到“窗框”,再到“書桌”“稿紙”,甚至落在“我”的“肩頭上”。它一步一步地親近“我”。它的膽子越來越大,神態(tài)也越來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邊有著絕對的安全感,對“我”完全信賴了。

2、讓學生讀一讀自己體會深的句子,學生評讀,教師作適當的指導。

3、提問:“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珍珠鳥》。這句話什么意思,說說你的理解?(教師應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聯系現實生活中人際間互相信賴、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事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總結

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想?在寫作上有什么收獲?

五、擴展閱讀

讀《小狗兒和大畫家》,讀后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要表達什么思想感情?

蛇教學設計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洪、毒”等15個生字,會寫“洪、災”等8個字,會寫“洪水、經?!钡?2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按照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3.拓展積累“洪水、防洪”等詞語。

【教學重點】

體會大禹做事專心致志,不辭勞苦。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15個生字,會寫本課8個生字,會寫“洪水、經?!钡?7個詞語。(重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重點)

?教具準備】課件(筆順動態(tài)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文字:介紹大禹。

大禹,姓姒,亦稱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遠古時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飽受海浸水淹之苦。舜命禹繼續(xù)治水。他從冀州開始,踏遍九州進行實地考察,決定采用因勢疏導洪水的辦法。

“三過家門而不入”和吃苦耐勞、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傳為千古佳話,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口述:

禹是我國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稱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書:15大禹治水)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出示大禹簡介,再引導課文的學習中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p>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①注意讀準翹舌音“蛇獸傷仍”前鼻音“訓”。

②識記生字

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認”,“首”加“辶”是“道”。

換一換:“波”減“氵”換“衤”就是“被”?!巴啤睖p“扌”換“又”就是“難”。

減一減:“亞”減“一”是“業(yè)”。

猜謎語:“家里失火了?!笔恰盀摹?,“建立廠子”就是“產”。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毒蛇狠毒青蛇野獸走獸受傷傷人仍然仍舊后退退出繼續(xù)繼承后續(xù)訓練培訓恢復恢弘

(3)識字游戲

摘蘋果游戲,看誰摘得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洪水

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嚴重損害和痛苦。

疏導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漲的水流。

災難

開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暢通。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初讀感知,先掃清字詞障礙,為把課文讀通順、正確打下基礎?!?/p>

三、學習“會寫字”

洪災難道認被業(yè)產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災”,上下結構,上窄下寬?!昂殡y認被”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產業(yè)”獨體字,“道”半包圍結構。)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難、被”,學生練寫。

“難”:左右結構,注意字的結構,中間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豎壓住豎中線。這三個部分都要寫得狹長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被”:左右結構,左小右大,左邊是“衤”,不是“礻”。右部“皮”為豎撇,收筆可略向左出,豎居橫鉤正中,底部撇收捺放。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對會寫字的教學從音、形、書寫抓起,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熱愛書寫的興趣。】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大禹治水》,認識了許多生字新詞,讀通了課文,我們從讀中感受到了古時候洪水的兇猛,以及大禹治水的艱難。

五、當堂檢測

六、課后作業(yè)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jié)課,我們要深入了解課文?,F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2.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二、品讀釋疑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經常泛濫。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牲畜和百姓,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

這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大禹治水前人們深受洪水的危害。)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預設: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牲畜和百姓。

預設: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

指導朗讀:朗讀本段時,語速要緩慢。尤其讀“很久很久以前”時,要放慢速度,給人很久遠的感覺;第二句的幾個動詞要重讀,讀出人們生活的痛苦。

?設計意圖: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為下文的學習,設計好了懸念。激起學生往下學的興趣。】

2.學習2-4自然段

默讀2—4自然段,從課文原文中用下劃線畫出誰治過水,分別采用什么方法治水?

(1)鯀治水。

出示:當時,一個名叫鯀的人領著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

鯀用什么方法治水?(筑壩擋水)他成功了嗎?(沒有)

出示:“他只知道筑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痹谖闹衅鸬绞裁醋饔??(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

師介紹過渡句的用法。

個句子承接或總結上面的內容,同時提示或領起下面的內容,這個句子就是過渡句。

(2)鯀的兒子大禹治水。

品味一下描寫大禹治水的句子,說一說大禹是個怎樣的人?

出示句子:“禹離開了家鄉(xiāng),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里,他到處奔走,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口??墒撬J為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p>

找出文中數量詞,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十三年、三次、一次)

預設:

(1)“十三年”說明禹離開家鄉(xiāng)很久很久,說明他治水決心大。

(2)“三次路過”而“一次也沒有進門”可以看出禹為百姓做事專心致志、不辭勞苦、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以及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品質。

(3)從“到處奔走”一詞可以看出禹為了治水到處實地考察地形,一心尋求最佳治水方案,很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

朗讀指導:禹為治洪水不辭勞苦,我們要用贊美的語氣來讀,“十三年”“三次”“一次”要讀得重一些。

大禹采用什么辦法治理洪水的?(禹,采用開通河道、疏導的辦法治水。)

出示: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采用疏導的辦法治水。

最后,洪水被大禹治理得怎么樣了?(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使得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出示:大家在被水淹過的土地上耕種,農業(yè)生產漸漸恢復了,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理解課文重點內容,訓練了學生理解課文能力?!?/p>

3.總結全文

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學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獲?

(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的。學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要向他學習,長大了為國家、人民做貢獻。)

三、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兒歌《三過家門而不入》。

聽讀兒歌《三過家門而不入》,試著給小朋友或爸爸媽媽講講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體會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這則寓言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課文先講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著講大禹怎樣想出治水方法,并且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制伏了洪水,讓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贊美了大禹為百姓做事專心致志、不辭勞苦、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

五、課堂小結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像大禹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這些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下課找一找有關的資料讀一讀。

六、主題延伸

在我國歷史上,像“大禹治水”這樣的神話故事還有哪些?

還有《后羿射日》《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神話故事。

七、課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起因:洪水經常泛濫人們生活痛苦極了

鯀筑壩擋水九年洪水仍然沒有消?

大禹治水經過:離家十三年

三過家門而不入

一心為民

吸取教訓疏導開通河道

不辭勞苦

結果:洪水退了農業(yè)生產恢復

專心致志

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由于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chuàng)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這一課文內容,我讓學生在讀完第一自然段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輔助以視頻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了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發(fā)生的感人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如果從煽情,調動課堂氣氛這一角度來說,這一小節(jié)是個很好的切入點,于是,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再現”這一方式來進行教學。利用師生的交流,來對禹的個人形象進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撲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顧大家,是個無私奉獻的人。

不足之處:

規(guī)范教師的語言。說話時應該盡量簡煉,評價語應該盡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