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教學生涯中一定經常接觸到教學反思,編寫教學反思能夠增強老師的教學質量,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電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閱。
電教學反思篇1
1、多樣識字,理解詞語。
教學中我采用隨文識記“曹、底、歲、站”等生字,看圖識記“稱、桿、秤”,偏旁識記“柱”等方法認讀本課的生字;用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換近義詞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才、直、議論、果然”等詞語的意思,再運用讓學生開火車讀、領讀等方法鞏固學習生字。
2、朗讀品味,引導說話。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學中我采用對比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抓住課文內容進行對比,圍繞“為什么曹沖稱象的辦法好?”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指導他們生成自己的閱讀體驗。用課件演示、實物模擬等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曹沖當時是如何稱象的。結合課后第二題,引導學生抓住表示先后順序的詞“先……再……然后……”,有條理地說清楚曹沖稱象的步驟,為復述課文做準備。
3、拓展延伸,創(chuàng)新思維。
在課堂的結尾處,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你還有什么好辦法能稱出大象的重量嗎?”類文鏈接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有的讀課文,有的看插圖,有的熱烈地討論。有的學生提出用人代替石塊的方法,這就鍛煉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電教學反思篇2
一、值得保持的地方
(一)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開始,我運用謎語音如本課,“胡子不多兩邊翹,開口總是妙妙妙。黑夜巡邏眼似燈,廚房糧庫它放哨。”并出示貓的圖片,學生欣賞。從謎語入手,喚醒學生已有經驗中有關小貓的信息和形象。通過觀看小花貓的圖片,豐滿了可愛的小貓的形象,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為后面教學中的朗讀打下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基于我班同學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這樣處理有利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
(二)揭題質疑。進入主題引入課題“小花貓有一雙神奇的眼睛,就是它的瞳孔會變。”出示課題:21 《會變的瞳孔》讓學生進行質疑,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學習課文從課題入手,即訓練學生圍繞課題及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又為學生根據問題深入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提出并解決問題,適時介紹瞳孔(在眼睛的黑眼珠的中心,有一個小小的顏色更深的部分,這就是瞳孔,光線是通過瞳孔進入眼內的。)“什么是瞳孔?”這個問題學生敘述必是很清楚,老師這時水到渠成,準確地向學生介紹瞳孔。
(三)自主合作。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根據課文的層次比較清楚,在此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讓學生自主合作,在書中加以批畫,讓學生結合書本中批畫出的詞語,總結得出小花貓瞳孔的四次變化。早上——像棗核,中午——變成一條線,傍晚——像棗核,晚上——又大又圓。深入語言文字體會,抓重點詞體會文文是怎樣觀察小花貓瞳孔是如何變化的。再根據4個時間,讓學生讀清楚貓咪的瞳孔各是什么樣,感悟花貓瞳孔的變化。緊接著,將各個時間段的瞳孔樣子及太陽光線加以結合,總結出瞳孔變化的原因。
二、不足的地方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欠流暢
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還要精心設計,在自主合作和畫圖反饋環(huán)節(jié)有些拖沓,造成時間延長,部分內容沒有講完,課外延伸知識的擴展和作業(yè)的布置,以及整篇課文在整體上的理解造成了缺失,說明教師在備課時,對于學生的現(xiàn)狀沒有把握清楚,教學環(huán)節(jié)欠流暢。
(二)教師在處理學生行為習慣問題上較單一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并且由于年齡小,對于老師的話不能完全理解,個別孩子又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造成在課堂教學時,有些同學不注意聽講,回答問題不舉手,或者無法跟上老師課堂進度的情況。這時,老師的處理比較單一,對于學生的表揚語言過于簡單,對于學生的激勵作用較弱,針對差生,缺乏有效的引導,方式方法要進行改進。
(三)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待加強
本班班級構成較為特殊,男女比例失衡為23:9,男生過多,有比較淘氣,并且又有智力低下者、肌營養(yǎng)不良癥、耳聾患者各一名,復雜的班級狀況,使老師在教育上存在著很多的困難。學生的行為習慣不好,聽講的紀律還有待加強。
三、改進措施
1、加強備課和復備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鉆研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學要求。
2、做到課前備學生。了解學生現(xiàn)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批畫能力,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4、加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
電教學反思篇3
不知為何,最近一段時間欣怡小朋友在早晨入園時總是有些情緒低落??墒钱敯职肿吆笏苎杆僬{整自我的心境,很快融入到班級的活動中來。一天早晨欣怡滿臉委屈的表情走進班級教室,這一幕剛好被她的好朋友子涵看到,因為早晨的時間十分緊張,兩個人互相打了一個招呼就各自準備早餐前的活動了,欣怡的心境還是相當?shù)牡吐洹?/p>
早餐過后,歡樂的區(qū)角游戲開始時了,只見欣怡和子涵都選擇了表演區(qū)進行游戲。當她們裝扮一番正要準備游戲的時候,子涵走上前問道:“欣怡,你今日早晨怎樣了,怎樣不高興??!”聽到子涵的問話聲,原本心境有點低落的欣怡突然抬起了頭,小眼睛異常有神的看著子涵,弱弱地說:“早晨爸爸忘記給我?guī)ё龊玫奶鞖忸A報本了!”子涵一聽笑著說:“原先是這樣啊,咱們去和宋教師說說,明天再帶過來就是了!”說著就牽著欣怡的手向我走來。不等欣怡開口,子涵就幫忙解釋說明事情的經過。當?shù)玫浇處熢S可時,兩個好朋友就高高興興的去表演了,欣怡的臉上又重新出現(xiàn)了笑容。
對于小朋友來說,朋友是他們一同游戲的玩伴,一齊分享小秘密的伙伴,一同說笑一同傾訴的同伴。當她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可能大人不能很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可是同齡的小伙伴會是比較好的傾訴對象,相同的閱歷,相似的經歷最容易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或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給予好朋友們足夠的空間,充分施展“好朋友的魔力”,讓小朋友在充滿魔力的環(huán)境里健康歡樂得成長。
電教學反思篇4
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教參與教材是這樣歸納的,先按照整數(shù)乘法計算,看因數(shù)一共有同位小數(shù),再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當位數(shù)不夠時,要添“0”補足,《小數(shù)乘小數(shù)》教學反思。其實質就是根據積的變化規(guī)律而歸納而成的。
首先,通過復習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方法,讓學生小結出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方法其實就是利用了積的變化規(guī)律,如2.05x4的計算方法,把它們看成整數(shù)的乘法計算,然后看2.05有兩位小數(shù),積就要點上兩位小數(shù)。想一想、議一議1.2x0.8那怎么計算呢?
學生掌握了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后,通過議一議、說一說在小組交流中大多數(shù)會利用積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推導,把1.2x0.8的因數(shù)1.2和0.8分別擴大10倍算出積是96,要使積不變,積就要縮小到96的1/100,所以1.2x0.8=0.96.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初步感知了積的小數(shù)數(shù)位和因數(shù)的小數(shù)數(shù)位的關系,因數(shù)共有幾位小數(shù),積就要從右到左點上幾位小數(shù),教學反思《《小數(shù)乘小數(shù)》教學反思》。
接下來,我出示兩道計算6.7x0.3和0.56x0.04,讓學生在利用0.8x1.2所得的方法進行計算,然后排列出0.8x1.2因數(shù)一共有位小數(shù),積0.96也是兩位小數(shù),6.7x0.3中因數(shù)一共有兩位小數(shù),積也有兩位小數(shù),0.56x0.04因數(shù)一共有四位小數(shù),積也有四位小數(shù),從而在這些例子當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積的因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的關系,進而學生很自然的就歸納出,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先按照整數(shù)乘法計算,看因數(shù)一共有同位小數(shù),再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當位數(shù)不夠時,要添“0”補足。
在知識的鞏固過程中,突出豎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強調在計算時簡要的說出計算的算理,如計算0.29x0.07時,要求學生不但要按書寫格式書寫,而且要求學生說出 0.29x0.07,先29x7計算出積,再看因數(shù)一共有四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點上四位小數(shù),位數(shù)不夠的添“0”補足。
在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shù)乘整數(shù),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電教學反思篇5
這節(jié)課是在學過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基礎之上來展開學習的,由于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是這一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學生的先前學習經驗,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取近似值來說,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經接觸到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取近似值,在第一單元小數(shù)乘法的時候也再一次的重新學習過,學生基本上都能做到正確的得出積的近似值,綜上所述,這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重在學生對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掌握的如何。
在設計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了取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隨后讓學生進行自學、檢測、后教、總結方法、當堂訓練。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來說,出現(xiàn)的問題恰恰是學生對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掌握的不熟練造成的。無論是自學檢測還是最后的當堂訓練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這就造成課堂顯得不是太流暢,有點拖沓,學生的學習氣氛不是太高,課堂效率不高。由于學生不能正確的計算出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商,這就為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立下了障礙,最終使得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偏離,學習目標偏離,造成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沒有完成。
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課前沒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情。由于不是用自己的學生授課,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如果課前能夠和對方老師進行交流會更好一點。
2、在教學設計時沒有將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計算法則對學生進行復習。洋思模式一般是沒有課前導入和復習的,所以在設計時也沒有進行這方面的設計,但是如果在自學指導里邊能夠給學生指出,讓學生回憶,效果會好一點。
3、在習題的設計上,設計的有點難,使學生出現(xiàn)了錯誤。習題的作用是讓學生在習題的基礎上總結方法,所以習題的設計不易太難,能起到它該起的作用就可以了,習題太難則容易“喧賓奪主”。
電教學反思篇6
?老人與海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第七單元“人與動物”中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過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與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xiàn)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一節(jié)課上下來,同學們都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我緊扣“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tǒng)做法,引導學生感受情感,揣摩寫法,并以學生研讀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研讀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開放課堂,還課堂給學生,在交流中,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豐富課文的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深入文本,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所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讀代講,以讀悟情
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以讀為本。閱讀教學,如果離開了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是殘缺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從朗讀中整體感知情感、從析詞析句中理解情感、從課外拓展中升華情感皆是緊扣文本展開,圍繞情感教學,展開的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如:“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崩斫膺@句話時,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親人離別的悲痛。學生說:“外婆去世的時候,親人們就是海鷗那樣站成兩行為外婆送行?!蔽伊⒖套穯枺骸澳苷f說你當時的感受嗎?”她的眼睛里閃爍著淚光,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葬禮的情景?!拔彝馄艑ξ易詈昧耍x開了我,再也不會和我玩了。所有人都哭了?!彼穆曇暨煅柿?。一種同情、悲痛之情油然升到在座每個同學的心里。如果我能繼續(xù)讓其他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那么情感的升華將到達頂點,體會親人離別的痛苦會更加深刻。我即時讓學生把這種情感融入到課文的朗讀之中。讓他們帶著各自的體驗讀一讀這段話,讓學生用心靈誦讀,用心體驗。
另外,在研讀老人愛海鷗的段落時,我讓學生抓住老人喂海鷗動作的詞語“小心地放”“退開一步”“撮起嘴”“順著欄桿邊走邊放”,學生在找出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后,我又引導學生在這些詞語的前面加個“為什么”,以促進學生對詞語所表達情感的深入理解,從語言入手理解文本、理解人物感情、學習文章表達方法,從而激起了學生朗讀的興趣,真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二,感受情感,升華主題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課文為學生展現(xiàn)了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文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xiàn)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歷程,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內在的精神力量。教學這部分,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老人與海鷗的和諧畫面,然后讓學生來描述畫面,并暢談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種涂抹在作品表層上的附麗品,而是深深地滲透在構成作品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個標點和每一個句子之中。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鷗的重點段落,通過教師范讀,學生有聲有色地齊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老人與海鷗之間可能會有的對話,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與海鷗的那份和諧快樂,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無私的愛。
情感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領學生正確體悟文本情感,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課文的后部分,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我充分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盡可能的進入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海鷗對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三、注重讀寫結合,進行超文本閱讀
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huán)節(jié),讀寫應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我趁熱打鐵,順勢遷移,注重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在訴說什么,特別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群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設身處地的想象海鷗在傾訴些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升華的過程。
當學生在準確地領會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隨著情感蓄積加深情勢加劇,會產生急于噴發(fā)的動機,即出現(xiàn)了“情滿而溢發(fā)”的現(xiàn)象。我把握了學生急于瀉情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表達情意的途徑和佳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移情能力。所以分析完課文后,當學生們深深地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時,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為老人寫一句祝福的話。這時學生的情感找到了宣泄點,完全迸發(fā)出來了?!白@先嗽谔熘`能夠安息,您放心地去吧,還有許多的人會來喂海鷗,會照顧您的兒女們的?!薄袄先?,您雖然走了,但是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活在海鷗們的心中。祝你在天堂開心快樂!”……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在課文學完后進行創(chuàng)編獻給海鷗老人的碑文。這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智力發(fā)展情況設計的課文練習。特別拓展延伸閱讀,貫穿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超文本閱讀,這也是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分層教學的需要而精心設計的。
這節(jié)課中,也暴露了我的一些教學中的不足,尤其是課堂上我的評價語言還不夠精準,有時候重復了學生的發(fā)言,有時候僅僅對學法上作了指導,沒有圍繞目標做有效的評價。并且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對學生即性的、瞬時的評價,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怎樣才能獲得評價的客觀依據呢?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傾聽。我在這節(jié)課中傾聽學生的發(fā)言作的還不夠,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教師唯有用心傾聽,才有發(fā)言權,也能進行應時應地的評價。
電教學反思篇7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課文先寫老木匠做了一個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臉上添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以為只要會笑小木偶就會永遠快樂;接著寫小木偶在著急、生氣、委屈甚至是痛苦、傷心時也總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寫小木偶在小女巫的點化下,擁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時作者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p>
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時,我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前的閱讀要求自讀課文。自讀時,先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再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分角色朗讀,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收獲,如,在小木偶身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小木偶遇到一系列挫折時,心里會想些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話是什么意思?學生在交流閱讀體會時,我還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加深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最后組織學生展開想象續(xù)編故事,拓展思維,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表達。
另外,我還鼓勵學生搜集表達有特色的詞語,進行語言積累。如,abb式:笑嘻嘻、毛茸茸;aabb式:蹦蹦跳跳、嘟嘟囔囔;abcc式:可憐巴巴。學生學習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