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學反思反思6篇

時間:2022-09-30 作者:Mute 教學計劃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應(yīng)該及時寫好相關(guān)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育內(nèi)容思考的一種有效手段,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荷花教學反思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6篇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篇1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lián)翩,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教學本課我引導學生多層面的了解文本內(nèi)容,通過欣賞荷花美,品讀荷花美,邊讀邊想象荷花美,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chǎn)生了共鳴,獲得了審美體驗。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出示《荷花》圖片,請大家邊看邊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課題。學生交流后引入:課文中的我又是怎樣看荷花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充分誦讀,激活語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表現(xiàn)荷花的“美”。學生的自主選擇,隨機指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整體感知:聞到清香、觀察形狀、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xiàn)實。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xiàn)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邊讀邊想這一段,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說說你的體會。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后,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長、鉆、伸、露、探、沖),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說說從“冒”字你體會到什么?(“冒”寫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機盎然,又寫出了荷葉的茂盛。)

“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后想干什么?”組織學生想象寫話。隨著對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了,無窮無盡的贊嘆充塞于胸腔,他們迫不及待的想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在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容貌......最后,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yīng)畫面。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既鍛煉學生想象力,又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芍^一舉三得。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篇2

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教師與環(huán)境、學生與環(huán)境之間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個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組織性、非確定性,成為一個復(fù)雜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tǒng)。如果這樣來認識和實施教學,整個過程就會生動活潑,充滿活力,從而遠離單調(diào)、沉悶和程式化。

本文僅就以現(xiàn)代作家孫犁的《荷花淀》一課為例(課堂實錄節(jié)選),著重探討課堂中如何互動。

首先,導入新課有實感,激發(fā)學生的互動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穎獨到的導課可以吸引學生的思維的方向,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渴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shè)計之時,應(yīng)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知識積淀和生活閱歷,激發(fā)起他們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經(jīng),這樣就給以后的課堂互動提供了基礎(chǔ)。

[教學案例實錄]:

師:同學們,提起戰(zhàn)爭,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恐懼。讀了作家孫犁的小說《荷花淀》,他筆下的戰(zhàn)爭是什么樣子的,《荷花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學生談初讀感受。

生甲:景色真美。那生長著茂密蘆葦?shù)臒o邊無際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飄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的荷花淀真令人神往。

生乙:除了景美,人更美。那群白洋淀的青年婦女們,水生嫂們,溫柔多情,太可愛了。

師:很好,看來《荷花淀》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同學讀出了景美、人美,有的同學讀出了人情美、人性美;還有的同學讀出了人物對話的語言美。孫犁的小說真是別有風味?。?/p>

(以問題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想象力。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戰(zhàn)爭是殘酷的。這是他們的正常思維,而教師的導課中傳達出了本文對戰(zhàn)爭的描寫與我們的常規(guī)想象不一樣,這樣就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帶著好奇心去習讀課文。)

其次,教學活動有發(fā)散,鼓動學生的互動欲。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學生課堂對知識的接受是被動還是主動,完全取決于課堂的駕馭者、課堂的“導演”──教師。過去的教學,課堂上老師是“主演”,只是一味的講,完全是“填鴨式”的,要改變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只有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促進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鼓動學生說,自主地說,大膽地說。

[教學案例實錄]:

(一)比較閱讀

(改寫原文對話,比較閱讀)

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女人低著頭說:“就你積極?!?/p>

師:能用老師改寫的句子換掉原文中水生嫂說的話嗎?

生: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

生:“就你積極”是責備水生的,不符合水生嫂這個人物的性格。

師:水生嫂的性格是什么呢?

生:多情,舍不得丈夫離開自己,但不拖丈夫后腿。

師:分析得好!言為心生,人物的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征,要能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細膩的心理活動?!澳憧偸呛芊e極的”這句話明責備,實贊美,埋怨之中帶幾分自豪的感情。

(教師在駕馭課堂時,運用了常規(guī)的“語言替換法”。這樣,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了作家對語言的錘煉;另一方面,學生在比較中容易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所想,可謂是“一箭雙雕”,既學習了知識,又活躍了課堂的互動氣氛。)

(二)合作探究

(對“助夫殺敵”一節(jié),學生自主學習,然后,討論,爭論。)

以下是課堂討論的問題,現(xiàn)錄下。

1、“撅著小嘴”的是誰?

生:是新媳婦。年輕,尚未成熟,委屈。

2、“啊,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么人似的?!边@是誰講的?

生:是“心直口快”的那位,因為她說出這句話就感覺失言了,大家也笑了。

3、附帶一下人物的情態(tài)。后面寫到婦女們的生氣。她們?yōu)楹紊鷼猓?/p>

生:丈夫愛搭不理,一個不大聲吆喝,說她們是“落后分子”。

4、水生們真的生氣嗎?

生:沒有。文中有水生(及其他青年)吆喝“出來吧,你們!”――課文注解是“好像很生氣”?!叭语灨伞奔毠?jié)表明他不是真生氣。他是裝的,妻子來看他,他覺得路上危險,也有些害羞,丟人。

(教師運用“問題導引法”組織課堂,有的放矢,學生便于回答,也樂于回答,很好地配合了教學,體現(xiàn)了課堂的“主人翁”角色。)

(三)授之以漁

(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夫妻話別”一節(jié),體會水生嫂的形象特點)

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先以水生嫂勤勞善良的特點為例,引導學生閱讀相關(guān)語段,體會她的這個性格特點。對于后兩個特點,就完全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按照剛才的分析方法去歸納、提煉。即使學生的歸納與標準的表述有差距,我采取了存疑的態(tài)度,然后把標準的表述寫出來,讓學生比較二者的優(yōu)劣,這樣就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自尊心”,保護了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

(對于課堂中的互動,教師要不時地去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互動的空間。)

再次,總結(jié)擴展有藝術(shù),活躍學生的互動欲。

如果沒有好的總結(jié),就很難調(diào)動起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很難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宏觀上的認識。藝術(shù)的總結(jié)就是可以激發(fā)學生心中最敏感的神經(jīng)的東西,可以激活學生思維細胞的東西。所以,藝術(shù)的總結(jié)是學生知識的回籠,能力的聚焦!

[教學案例實錄]:

這篇小說仿佛是一篇散文,沒有復(fù)雜曲折的情節(jié),只是選取了生活的幾個場景,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美好的心靈。小說中人物的語言簡潔傳神,富有特色,表達了主人公細膩的心理活動。

(這樣的總結(jié)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到人物語言與人物心理的關(guān)系,課后他就會去細細品咂文本的語言,揣摩人物心理,無形當中促進了學生與文本的溝通與交流,達到了與文本的互動。)

最后,布置作業(yè)有探究,誘導學生的互動欲。

作業(yè)是課堂內(nèi)容的在課外的延伸,它既是衡量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知識傳達量和傳達度的“標尺”,也是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量與理解度的“砝碼”。所以,對作業(yè)的設(shè)計要考慮到學生課后對文章的探究及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問題。

[教學案例實錄]:

作業(yè):散文如少婦,詩歌似少女,讀《荷花淀》,就好像品少婦之韻,賞少女之花,使人圍裹在詩的氛圍之中。那么是哪些因素鑄就了這篇小說的“詩化”特色呢?

對于作業(yè)的設(shè)計,作為教師應(yīng)心中有數(shù),應(yīng)充分考慮到學生課外與文本的互動問題,如果問題設(shè)計得太過寬泛,就會使得學生望而卻步,失去了問題設(shè)計的價值,達不到課外互動的效果;如果設(shè)計得過于淺顯,課后學生不用翻閱資料或探究就能作答,同樣也就失去了問題設(shè)計的意義。所以,對于作業(yè)地布置,應(yīng)站在“學生課后與文本互動”的基礎(chǔ)上去考慮設(shè)計。

綜上所述,互動是“導入新課——教學活動——總結(jié)擴展——作業(yè)布置”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改革的發(fā)展方向之一。筆者僅就此做一點摸索與探究,以起拋磚引玉之效。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篇3

在我執(zhí)教的《荷花》一課時,主要采取情境設(shè)置,引出課題,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學習的思想展開教學。

我先質(zhì)問“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引出同學們的不同回答,從而讓同學們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荷花的資料,隨著學生匯報的進程,學生在這期間也增長了很多知識,然后教師出示了幾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圖片,并附加以精辟的言辭作以簡要的講解,教師加上過度語言“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葉圣陶老先生筆下的《荷花》一課,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樣把荷花描寫的栩栩如生的?”展開這一課的教學。

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亮點之處。例如在情境設(shè)計中,教師出示的幾幅荷花圖片很具有代表性,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教師準確精辟的語言,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干脆利落,切入學生的內(nèi)心,抓住了關(guān)鍵性的詞語。如果在談?wù)摗耙欢涠浒缀苫ㄔ谶@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冒”字的用法時出示相應(yīng)的圖片,能給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感覺。

對于課文的朗讀應(yīng)作為重點部分,但本節(jié)課的朗讀我沒有指導到位,是由于忙著去感悟課文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篇4

這是一篇抒情的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荷花細致的描寫,體現(xiàn)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luò)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點詞來體味——重點詞“冒”

?荷花》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閱讀,并且學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其中有許多好詞佳句,適合學生積累,運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寫荷葉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三個特點——多、綠、圓。描寫荷花姿態(tài)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體會,就是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研討。在這段話中,雖然有許多好詞佳句,但是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須有詳有略,所以,在這段話中,我重點抓住了“冒”字,讓學生來體會這個字用得真好!一開始,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段話中,那個詞語或那個字你覺得用得特別好?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冒”這個字。接著我問:怎么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呢?在我的預(yù)設(shè)之中,學生應(yīng)該會非?;钴S,答案也會豐富多彩,例如:高興地長出來,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但是另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都沒什么反應(yīng),一看這個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預(yù)設(shè),也沒想到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yīng)。因此,我只能換一個問題:荷花冒出來是想干什么呢?這下,學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說因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有的說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快速地長出來了,還有的說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來打招呼,很高興地長了出來……沒想到,問題一更改,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處!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至關(guān)重要,好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體會句子中重點詞把握。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篇5

?荷花》是一篇狀物寫景的散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公園里一池美麗多姿的荷花和“我”觀賞荷花時的細膩、真切的感受,抒發(fā)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我在教學時圍繞“初聞花香──再賞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在課中,力求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讓學生思考,討論來解決,學習任務(wù)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讀出荷葉的美來,寫荷葉與寫荷花之間的關(guān)系等等,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雖然也調(diào)動了起來,可就是不能達到預(yù)設(shè)的目標。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導缺乏技巧,還是學生的語言顯得貧乏?與大師于永正老先生的課堂比起來,我的學生感悟總是的淺了許多。我在不斷實踐和總結(jié),現(xiàn)在有了一點收獲,學生的積累顯得貧乏,因而課堂語言的表達也就顯得貧乏。而且學生的積累有了,但是學生的遷移不夠。因而要將閱讀充盈于整個語文教學,加強學生的積累和學會運用。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shù),那是不可思議的?!眱?yōu)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guī)律,語文教學中應(yīng)創(chuàng)設(shè)情境,寓教于樂,寓教于美中,實現(xiàn)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chuàng)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寫的多美啊,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知道了它們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們?yōu)槭裁词敲赖?,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機械地人云亦云,這樣學生的審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總結(jié)和概括,卻不能將概括和總結(jié)再具體化,使我們的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jié)————作文中反復(fù)強調(diào)描寫、敘述要具體生動,可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不斷地要求學生“概括一下這段或者這幾段講的什么”,講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體的描寫卻忽略不計了。以至于學生對如何是具體、如何做到具體顯得非常茫然,困惑。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篇6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美麗的荷花盛開的情形,以及“我”沉浸其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中,我著重于引導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朗讀感受、想象感悟等手段使學生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聞著荷香,走進課文

課前,我布置學生們?nèi)チ私夂苫ǖ馁Y料,并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資料的能力。課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圖片,讓學生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chǔ)上,進行視覺享受,蒼翠欲滴的荷葉、含苞待放的荷花??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經(jīng)聞到了那一陣陣淡淡的荷葉香,悠悠的荷花味。

但是,由于農(nóng)村的孩子課外知識比較貧乏,也沒有電腦網(wǎng)絡(luò)等途徑去了解信息,因此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進行資料的收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但是,在配樂欣賞完荷花之后,學生們似乎進入了狀態(tài),也緩解了之前的尷尬。

二、賞著荷花,心靈旅行

葉圣陶筆下的荷花千姿百態(tài),各有各有的風采。當講到“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時,由于已經(jīng)理解了荷葉碧綠如圓盤,因此,對于“冒”字的理解,學生們各抒已見:“冒”字把荷花當作人來寫了,真形象;在那么多荷葉中白荷花“冒”出來,真是特別??一個“冒”字,學生們已經(jīng)讀出了荷花的美麗,讀出了自己的味道。

文中描寫各種荷花開放時的姿態(tài)采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使學生體會到了不同荷花綻放時的狀態(tài),既形象又生動。但是,一池荷花又怎么會只有這三種姿態(tài)呢?于是,我進行了拓展,讓學生們也學著課文的寫法來說一說還會有哪些荷花開放的姿態(tài),由于欣賞圖片時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交流的時候,學生們也有內(nèi)容可說。

但是課堂上,一個學生基本上只能說出一種,于是我就設(shè)計了四人一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也豐富了說話的內(nèi)容。

三、想著荷花,流連忘返

我們說,語文學習能夠讓心靈旅行,應(yīng)該說,本堂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們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荷花的美麗,但是,一堂如此美好的語文課又怎么能夠以一節(jié)課的結(jié)束為終點呢?

于是,在學完了荷花的各種姿態(tài)之后,我以這樣的一段話作為小結(jié):“是啊,今天我們領(lǐng)略的是荷花的別樣美,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是怎么樣的心情呢?下節(jié)課,就請你來談?wù)勀愕母惺馨?!”讓學生們帶著一種對下節(jié)課的期待走出課堂,走出這一池荷花,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淡淡的荷香,以及難以忘懷的荷花。

另外,在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語言較為貧乏,而我也沒有做到及時點評,使得教學過程流于形式,而且沒有把握好時間,生字教學花費了較多時間,因此最后的寫字環(huán)節(jié)只剩下短短5分鐘,較為可惜。